夏俊林老师(右二)為青年教师傳授教學經驗。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付莉莉 報道: 在漢源縣關工委校外輔導團,有一位一直畚斗在教育戰線上的老兵,寒來暑往,他的足跡走遍漢源縣所有的學校,他把自己多年摸索出來的育人心德毫無保留的傳授給青年教师,把對青少年的關愛,融入到為學生們答疑解惑中。他叫夏俊林,今年73歲,退休前是漢源縣進修學校教研室主任,三尺講台,教書育人。退休后的他忙碌了起來,到學校,與青年教师交朋友,傳經送寶;進社區,做留守兒童保護神;紮學海,編課外讀物啟迪人生。自加入 “五老”志願者隊伍,他的心已緊緊與孩子們連在一起,用愛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他是教师們口中受人尊敬的老前輩,是孩子們心中慈愛的“夏爺爺”。
到學校,與青年教师交朋友結成“忘年交”
社區兒童之家課外活動展示。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教育,是觸及靈魂的偉大事業。在夏老师看來,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就是關心祖國的未來,不僅是一個家庭的事,也是全社會的大事。教育,不僅是教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健康的人格,做一名合格的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夏老师每到一所學校,必開展三項工作:認真旁聽、研究探討、傳授心得。在課堂上,他充分聽取教师對教材的專研心得和授課設計,針對相關教學重點提出建議。課后,與授課教师交流互動,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一些剛進教师隊伍的青年教师,往往在教學進度上把握不好,夏老师為此專門結對,多次旁聽他們的授課,與他們討論交流,把握教學節奏,熟手带新手,傳帮带,許多青年教师從中受益,快速成長起來,成為學校骨干教师。21年的教書生涯,紮實的教育經驗,讓夏老师在當地教育界享有盛名,學校組織的評議研討會,時常也會邀請夏老师參加。夏老把自己從教多年,特別是在教研方面聽取兩千多節課所積累的筆記和總結出來的教學育人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青年教师。他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大量的案例生動講解,引導青年教师對教材展開專題研究,指導老师設計課堂教學結構,調動學生上課興趣,極大提高了教师們的授課水平。“夏老师評議一節課勝過自己研究十節課。” 參加過教研的青年老师們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夏老的带動下,形成了一股主動專研學習,你追我趕的良好教學風氣,涌現出一大批教學带頭人。
漢源縣地處山區,三交鄉中心校是距離漢源最遠的學校,離縣城100多公里。學校偏遠,交通不便,生活、工作條件艱苦落后,精神生活枯燥乏味,剛進學校的青年教师耐不住這樣與外界隔絕的環境,在工作中產生了消極思想。夏老得知后,主動提出召開座談會,用“擺龍門陣”的方式與他們敞開心扉暢談作為教师這個職業應當承擔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僅如此,他還因材施教,與青年教师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結合自己經歷,鼓勵這些年輕人沉下心,穩定思想,踏實教學。平等對話的交流,換位思考的理解,讓青年教师們都誠心接受了夏老,把他當成自己的朋友,與他成了 “忘年交”。夏老的一言一行感染着他們,如今,這批青年教师早已轉變觀念,堅定了教育好山區孩子的信念,沉心紮根于山區教育,育人教學效果得到顯著進步。
一個水杯,一個照相機和一袋沉重的資料,盛夏頂着炎炎烈日、嚴寒冒着呼呼寒風,幾年來,夏老师的足跡遍及全縣所有學校,近到家門口的學校,遠到海拔兩千多米的山上鄉小。他用腳步丈量着這片土地,他大愛無私的奉獻得到了學校老师們的贊美和崇敬。
進社區,做留守兒童保護神
夏俊林老师編寫的課外輔導材料。
夏老所在的富林鎮市榮社區有30多名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到了雙休日和學校假期,就成了無人管的野孩子,他主動找到社區關工委,加入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中。
每到周末9點,市榮社區兒童活動室會准時出現夏老和其他“五老”志願者的身影,他們為這些孩子進行學習輔導,還開設興趣英語,毛筆書法,趣味計算,特色音樂等興趣課,依據兒童活潑好動天真爛漫的天性,把枯燥單調的課堂輔導創新為充滿情趣的寓教于樂的活動。在這片小小的天地里,孩子們巩固了課堂知識,感受到了關愛、溫暖和快樂。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社區老同志投身到關心下一代事業中,歡快的笑聲響徹社區院落。
在縣關工委支持下,夏老還組織這些孩子開展學習實踐雷鋒精神演講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競賽、小學生速算比賽、弘揚紅軍精神,放飛遠大理想---赴石棉安順場參觀學習活動等系列主題活動。快板書《贊漢源》、詩朗誦《陽光漢源》《雷鋒,青年的楷模》、歌曲《多彩漢源》、《我愛故鄉新漢源》、《雷鋒叔叔請聽我的回答》等特色音樂課遠近聞名。
記者留意到一個細節,孩子們手中都有一本一模一樣的筆記本,他們告訴我,“是夏爺爺給我們買的”。原來,細心的夏老發現孩子們用的軟抄筆記本,有時來的孩子太多,課桌不夠,只能將本子墊在膝蓋上抄寫筆記,極為不便,為了讓孩子能書寫工整,他自掏腰包為他們購買了硬殼筆記本,他還時常為孩子們復印學習資料、編印教輔資料、贈送《弟子規》光碟......把校外輔導做得有聲有色,美名遠揚,吸引了不少社區外的青少年慕名而來。
紮學海,編課外讀物啟迪人生
夏老师是一個有心人, 他把從事教學研究21年積累起的寶貴資料整理編寫成《小學數學釋疑解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失誤淺析》兩本書,從教材和教法兩個方面,對小學數學涉及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师生們對這樣的校外輔導讀物大加贊賞!
資深教师李東強受到夏老师的鼓勵,他把從教幾十年留下的幾大捆備課教案,教學心得體會,以及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整理、充實、完善后,編寫匯集成了兩本冊子《教學筆記》和《速算》,無償送給全縣幾十所學校。他對教育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感染、吸引了一批與他志同道合的教师,他們整理教學經驗,開拓創新,編寫了一批有價值的教學資料,也都無償贈送給學校和老师作為教學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教與學》一書,這本凝聚着夏老师心血的課外輔導資料,不僅是漢源縣關工委校外輔導團的一個驕傲,也為漢源縣教育系統贏得了一份榮光。他牽頭組織了5位在崗教师和6位退休老师,花了整整三年時間,經過學校兩年試用和雅安市教科所資深數學教研員審核,反復修改四易其稿完成此書。定稿后夏老师又自費打印了400本送給全縣所有小學,至今仍有學校和老师向他討要希望再版。2014年10月,該書評上“精品課程教材”,榮獲雅安市教育科研一等獎,而獲得的獎金夏老分文未取全部捐贈富林三小作為教研資金。夏老师還編印了《應用題教學的幾點建議》、《高效課堂教學的評價意見》、《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量度序位》。
除了編寫有益于青少年學習成長的課外讀物,夏老還積極協助學校開展科研課題實驗工作。審讀學生作文集《童年童韻》、教师論文集《春華秋實》,直接參與結題報告和相關材料的撰寫。完成省級實驗課題《山區小學開設自由讀寫課的探索》,其結題工作得到了專家的好評。2015年,夏老又配合漢源縣教师發展中心,協助富林一、二、三小學,圓滿完成國家級課題《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
人生七十古來稀。夏老师,在這樣的年紀卻煥發着生命的第二個春天。夏老說:“成為一名“五老”志願者,參與青少年關愛工作,讓我找到了學習的榜樣,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開始了有意識的、自覺的奉獻。在此過程中,我獲得了巨大的滿足和幸福,發現了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
夏俊林,一位將畢生精力奉獻給教育事業的老人,在選擇勞累的同時也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的同時也選擇了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