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经信工作会议现场
杭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继续加速,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成效,绍兴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杨帆起航,嘉兴“亩均论英雄”改革纵深推进……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工业增加值有望跃升到2万亿元,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建设再谱新篇,为全省迈向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今天,全省经信工作会议在杭召开,总结过去成就,部署新年任务,为未来一个时期的经信工作指明了方向。
回首:经信工作成绩斐然
在建设制造强省、网络强省的道路上,浙江历来脚踏实地、步履坚定。回首2017年,浙江继续昂首迈步,在前进的路上留下更多脚印。
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工作取得明显突破。这一年,全省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整治和淘汰“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4.7万家,淘汰了2690家企业中的落后产能,着手处置“僵尸企业”404家,可盘活土地面积1.6万亩。截至至11月底,全省已落实政策性担保机构70家,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5.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6个、3个和4.8个百分点。
去年9月,随着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会在绍兴召开,修复传统发展动能的战鼓在全省擂响。这一年,我省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增强。1-11月,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利润总额增长25.4%。
自2016年以来,我省先后3次出台85条“减负降本”政策,全省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据统计,全年共为企业减轻成本和负担1250亿元。2017年,全省完成36800家规上工业企业和51861家用地5亩(含)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减免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27亿元,征收企业差别化电价、水价、排污费2.5亿元。
此外,全省两化融合水平、创业创新热情也在进一步发展。全年新建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域20个和智能制造示范区10个,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0%,新增上云企业12万家左右;省市县“三名”培育试点企业达900家,有望超额完成2000家“小升规”目标任务,新增小微企业园141家,新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5家。
总结:典型做法亮点纷呈
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金如在会上表示,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全系统干部职工上下同欲、撸袖实干的结果。在这一年里,各市县也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
为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宁波市和湖州市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为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绍兴市先行一步,为各地提供了一种模式;为了促进工业稳增长,舟山市走在前列,前11 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
在服务企业方面,杭州市建立了“工信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温州市开展了“十百千助企服务”活动,分别协调解决了5800余个和3775个企业难题;在“亩均论英雄”改革方面,嘉兴市制订出台了新版《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继续引领全省企业分类评价改革;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方面,金华市开创了“金华制造进京东”模式,目前已有8000多家企业走进京东、对接京东、入驻京东。
此外,台州市制定出台了《股改新政10条》和《“128”股改上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企业股改上市,2017年全市新增股份公司共417多家;衢州市一年两次出台企业减负降本政策文件,创新了企业在土地使用税、制度性交易、社保等方面减负降本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丽水市出台建设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实施意见。
展望:迈开高质量发展步子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浙江更是如此。
新开启的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会议要求,全省经信系统必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信政策、实施经济运行调节的根本要求。
在本次经信工作会议上,省经信委也定下了新年的工作目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7%;规模以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信息化发展指数和两化融合发展指数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记者了解到,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今年各级经信部门将打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防范化解企业风险、工业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信息经济发展国家示范区建设; 建立梯度化的企业创新体系、梯度化的技术改造和企业培育机制;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市场化的竞争环境和优质化的服务环境。(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