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經濟企業培育,紮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成都市金沙智庫研究會舉辦2018金沙論壇第二期研討會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付莉莉報道: 4月11日,成都市社科院和成都市金沙智庫研究會聯合舉辦“聚焦新經濟企業培育,紮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為推進四川新經濟發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建言獻策。
會上,來自成都市社科院,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市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等專家學者闡述了提出新經濟概念的背景和定位,解讀了什麼是新經濟、為什麼要發展新經濟、新經濟的基本特征是什麼、成都發展新經濟具有哪些基礎條件、成都怎樣適應新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政府如何培育和保護新經濟、企業和投行界如何參與新經濟等問題,他們一致認為,新經濟屬于幼稚型產業,需要政府加以培育和保護,需要政府做好新經濟的平台建設、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
金融界代表成都銀行中小企業部總經理譚志慧着重談到怎樣為新經濟企業做好金融服務,金融行業與政府間合作的重要性,如何讓銀政企三者之間共同承擔新經濟發展過程的風險問題。新經濟企業代表成都凱晟投資管理中心合伙人張成軍,四川關天云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執行總經理陳鏡宇談到自身企業在做大做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企業和投行參與新經濟發展的個人體會,希望政府在新經濟發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成都市社科聯主席、金沙智庫研究會會長楊繼瑞教授指出,研發新技術、培育新組織、發展新產業、創造新業態、探索新模式是四川發展新經濟的“五新”路徑,四川要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等“六大新經濟形態”,構建具有四川特色的新經濟產業體系。從資源配置角度考量,四川發展新經濟具有明顯的人才優勢、產業基礎優勢、金融優勢、創新制度優勢、各種疊加機遇和產業大生態圈優勢、新經濟大生態圈的區域優勢,四川有條件、有根基、有能力促進新經濟的方興未艾、枝繁葉茂,為四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升級版“芯片”,進而為實現十九大提出的兩個“百年目標”貢獻四川智慧、四川實踐和四川力量。他建議,發展新經濟必須遵循其發展規律,通過財政、稅收、金融、土地及各種要素配置,探索政府促進和培育新經濟企業成長的政策體系和有效路徑,設立新經濟創業投資基金、產業引導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新經濟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引領性技術與項目的補貼基金、新經濟領軍人才的利益保障基金等,引導創新資源向新經濟企業和新經濟企業集群集中。並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路徑,精准性地補短板,增加要素的有效供給,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和完善新經濟發展中的負面清單,構建容錯糾錯機制,以法治思維防范新經濟成長中的系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