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四川 > 本地新聞

中國首個面向地震預報的地下云圖網開建

2018-05-07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代勤報道:5月8日,記者從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獲悉,中國首個地下云圖網--川滇地下云圖網開建。擬用兩年時間在四川、云南建設2000個地下云圖監測站,采集破壞性地震的案例和數據,通過分析生成地下云圖,進行淺源(深度小于20千米的)破壞性地震的臨震預報試驗。

 
  據了解,由于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孕育的復雜性以及在同一地點地震重復發生的小概率性,地震預報是世界性難題。
 
  “川滇地下云圖網繞開了地震預報的三個難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表示,對臨震預報而言,不需要考慮地震孕育的復雜性,地下云圖網是通過在地表安裝傳感器實現了對地下8-20千米的應力、能量的動態監測,生成了地下云圖,能夠實時掌握地下應力、能量,不需要“打孔”深入地球,就能監測到地下應力、能量。而四川、云南兩省平均每年5級以上的地震大于3次,預計川滇地下云圖網建成後,可以通過3年監測,搜集10個以上的5級以上地震的地下云圖數據。
 
  王暾說,傳統地震預報方法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還未能形成一張可靠的地下云圖,不能“看見”地下應力和能量的動態演化圖(地下云圖),也就不可能可靠的預報地震,就只能靠無足夠科學依據的經驗。地下云圖生成後,只需要對地下云圖的判讀即可能可靠預報地震了。
 
  據悉,地下云圖網其主要科學目標是解決淺源(深度小于20千米的)破壞性地震的臨震預報科技。研究對象是震源深度8-20千米的對人類有破壞性的大地震。歷史經驗表明,對人類有破壞性的地震的震源深度幾乎都小于20千米,例如海城地震、邢台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九寨溝地震的震源深度都小于20千米。
 
  王暾強調,並不是將來有了地震預報,就不需要地震預警。地震預報只能給出震中的區域,不可能精確到一個點。因此,可以在有地震預報的區域加強地震預警工作,即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可以相輔相成。
[責任編輯:李振陽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