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思路對頭天地寬——看產業項目建設的「長沙經驗」(上)

2019-09-0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平均每天引進一個產業鏈項目、有4.5億元投資注入;產業鏈平均每天實現產值17.2億元……這是今年上半年,長沙市加快推進產業鏈建設的「成績單」。
 
  令人欣喜的,不只是這份「成績單」呈現出的「速度與激情」,更有長沙市「答卷人」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的清晰思路和精準發力。
 
  在7月29日召開的全省產業項目建設推進現場觀摩會上,省委書記杜家毫總結「長沙經驗」,其一便是思路對頭,抓住產業鏈建設不放,精細謀劃、精準發力。
 
  從「十面合圍」到「精確出擊」,從把控方向到貼心服務,長沙產業項目建設的生動實踐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借鑒。「如果說產業發展是面、項目建設是點,連接產業和項目之間的關鍵便是產業鏈。產業鏈的形成,將為長沙帶來質量、效率、動力的深刻變革。」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說。
 
  「選出來」——在歷史和現狀的十字路口,有着清醒的認識
 
  過去10年,是項目建設托起長沙發展的「黃金10年」。
 
  「皓月當空」的重大項目,「繁星閃爍」的新興項目,一大批項目在長沙5個國家級園區、8個省級園區中安家落戶。
 
  大小項目的湧入,也帶來一種考驗。如果各走各的路、各唱各的調,會導致一盤散沙,對發展不利。為此,長沙市委、市政府重點抓好特色園區建設。每個園區立足自身狀況,選擇一個或兩個主導產業,選擇一個特色產業。
 
  在清晰、科學的產業布局思路指引下,園區也開始按照「房型」去尋覓「佳人」,「天女散花」的勢頭有所遏制,產業鏈雛形日顯。
 
  2017年11月,長沙提出打造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與過去產業鏈建設不同,以前產業鏈更多的是供應鏈,如生產、加工、銷售、管理等環節相配套。但22個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側重的是價值鏈,立足實際、緊盯「風口」。
 
  「並不是所有整車廠來都要,也不是所有零部件廠都要。要就要尖端技術,要就要價值鏈高端環節。」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鬍忠雄以汽車產業鏈為例,詮釋價值鏈的內涵。
 
  產業鏈部署與選定之初,不少人提出疑惑。
 
  「我們負責的產業鏈與園區『一主一特』產業不一致,怎麼推進?」有人問。回答是:「這並不矛盾。22個產業鏈中,有些不完全是過去說的『一主一特』產業。園區要有擔當,要研究平台搭建,研究生態鏈創建。」
 
  「有些產業如人工智能與機械人,長沙本身並不佔優勢,這個產業鏈的選擇是否有待商榷?」
 
  「我們的視野要放長遠。人工智能是戰略性選擇,我們要做的是搶先機、打基礎。」
 
  在長沙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調度和指揮下,產業鏈思維逐漸深入人心。
 
  「闖過去」——在爬坡過坎的轉型期,奏出激越的樂章
 
  舉例一二,或許更能感受長沙產業鏈建設的意義所在。
 
  工程機械產業和汽車產業,2016年就躋身千億元方陣,都是長沙產業的「排頭兵」。
 
  經過30年發展,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雖實力雄厚,但關鍵零部件依然受制於人。一台售價160萬元的三橋49米奔馳國五泵車,液壓件及底盤成本佔比60.4%。由於這兩項核心部件技術缺失,去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1660億元產值中,近1000億元拱手給人。
 
  反觀長沙汽車產業鏈,抓住了產業鏈的「牛鼻子」。以一台10萬元左右的轎車為例,發動機成本佔比20%以上。依託長沙汽車產業鏈中發動機的成功引進,產業鏈條核心部分補齊後,汽車產業一年就可為長沙工業增加200億元產值。
 
  一「減」一「增」間,側面印證長沙在產業鏈中的精準「出擊」。
 
  長沙「挂圖作戰」,依託全景圖,22個產業鏈上垂直供應鏈、橫向協作鏈,如同旅遊圖上各個「景點」標註其中;依託現狀圖,強項和弱項、歷史和前景等,所有「家底」被篩查出來。他們還建了客商庫和項目庫,造了「資金池」和「人才池」,做了產業分析報告和招商報告。
 
  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共享經濟,新的經濟形態不斷被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功能材料、信息終端、生物基因、視頻,「六大技術」不斷被攻關;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移動支付、分享經濟、區塊鏈,「七大應用場景」不斷被打造……精準發力的基礎日益夯實,企業入規、升高、上市及智能化改造擴面升級的路徑日益形成。
 
  以精準、高端為目標,22個產業鏈全面鋪排。如汽車產業鏈,主攻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企業;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產業鏈,主攻國產化替代及網絡安全、商用密碼等領域;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產業鏈,主攻減速機、控制系統等核心零部件,打造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鏈,補齊隔膜、電芯等短板……
 
  「追上去」——在高質量發展關鍵期,邁出堅實的步伐
 
  比土地價格,比不上中西部一些地方優惠;比人才,遠不如深圳、廣州「高手」雲集;比區位,離九省通衢的武漢尚有距離。產業鏈邁向中高端,長沙到底憑什麼?
 
  產業鏈服務能力是關鍵。
 
  要素不斷聚集。土地,騰空再騰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閑置用地處置193宗,面積完成比為63.66%。僅中聯智慧產業城項目,3個月內騰地3000畝。電網建設,提速再提速。今年投資56.67億元的電力「630攻堅」圓滿完成,確保用電高峰期企業項目「不拉閘、不限電」。稅費,降低再降低,僅去年就降低約12億元企業社保成本。人才,引進再引進。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不斷聚攏,初步形成人才鏈。資金,注入再注入,僅長沙銀行去年就提供貸款120餘億元。
 
  隊伍不斷充實。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挂帥」擔任總召集人,其他市領導任「鏈長」,並抽調110名幹部全脫產負責產業鏈精準招商和服務,22個產業鏈把辦公室分設在園區。南下北上、遠出國門,哪裡有符合產業鏈的項目,哪裡就有長沙幹部的身影。
 
  政策不斷精細。「工業30條」「人才新政20條」「知識產權保護12條」「科技1+4」……一個個「政策包」相繼落地。送政策上門,長沙並不是把這些一股腦兒「塞」給企業,而是讓企業自己按圖索驥「對號入座」。「政策包」落到項目、落到客商時,長沙早已做了「減負」:有利的、有用的政策列出清單,無關的、次要的政策剔出來,確保企業獲取的是乾貨和精華。
 
  機制不斷完善。產業鏈協調機制,園區體制機制改革,產業鏈工作台賬管理制度,產業鏈辦公室選派幹部考核機制,產業鏈項目和省重點項目全周期管理機制,聯點幫扶制度,入規、升高、上市、擴面4大考核指標……一個個機制建立起來,激發產業鏈發展內生動力。
 
  問題不斷化解。採取「專項小組」新模式,成立分別由長沙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行政審批局牽頭的投融資保障、征拆騰地、審批服務3個工作小組,先後對中國通號、中興通訊、中通物流產業園等30多個項目的產業落地、施工環境等問題,進行專題協調調度,分片區集中協調和交辦,切實為項目建設排憂解難。
 
  環境不斷優化。全市政務服務「一張網」基本建成,「網上辦」比例達95%以上;「一件事一次辦」清單上線運行,「一次辦」比例達95%以上;「一張表」梳理全面鋪開,30828項政務服務事項簡化為6065項……今年,是長沙「營商環境優化年」,一項項便民利企措施出台,產業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縱觀長沙產業鏈建設,思路對了頭,路徑越來越寬、舉措越來越實。
 
  認準思路對頭,就堅決幹下去,這對長沙來說本身也是一種思路,一種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思路。(曹輝 歐陽倩 周芷行)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