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長沙:楚漢名城奏華章

2019-09-26
来源:湖南日報
  嶽麓巍巍,湘江北去。站在橘子洲頭,眺望一江兩岸,省會長沙一派繁華。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沙始終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步伐,實現了從貧困落後走向繁榮振興、從封閉保守走向開放創新、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楚漢名城」「屈賈之鄉」的美譽,最早的長沙城可追溯到戰國時期。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古城長沙獲得新生。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人民承前啟後、奮發圖強,從根本上改變了古城面貌。
 
  今天的長沙,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產業興旺發達、結構不斷優化,民生事業日臻完善,人民生活大步實現由生存、溫飽、小康走向富裕的歷史性跨越。2018年,長沙城區建成區面積達567.32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84.6倍;長沙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003.41億元,是1952年3833倍,經濟總量居全國主要城市第14位、省會城市第6位。縣域經濟發展迅猛,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分別居「全國百強縣」第5位、第13位、第23位。長沙還連續11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今天的長沙還是交通便利的樞紐之城。長沙已開通運營地鐵、城鐵、磁浮線,有8座過江大橋、2條過江隧道,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京廣、滬昆高鐵在這裡交會,長沙可直達全國23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 ;黃花國際機場通航海內外145個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穩居中部第一,4小時經濟圈覆蓋全球1/3的人口。
 
  風雨多經志彌壯,關山初度路猶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長沙將繼續彰顯省會擔當,譜寫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城市的絢麗篇章。
 
  楚漢名城奏華章——新中國成立70年長沙發展掠影
 
  嶽麓巍巍,湘江北去。
 
  從靜卧湘江江心的橘子洲頭眺望,層林盡染的秋色,鱗次櫛比的高樓,車水馬龍的街道……省會長沙一江兩岸,一派繁華。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滄海桑田,城名、城址不變。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人民承前啟後、發憤圖強,從根本上改變了古城面貌。
 
  今天的長沙,城市建設日新月異。2018年,長沙城區建成區面積達567.32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84.6倍。
 
  今天的長沙,產業興旺發達、結構不斷優化。2018年,長沙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003.41億元,是1952年的3833倍,經濟總量居全國主要城市第14位、省會城市第6位。
 
  今天的長沙,民生事業日臻完善,人民生活實現了由生存、溫飽、小康走向富裕的歷史性跨越。
 
  70年櫛風沐雨,70年春華秋實。長沙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奏出了長沙這座古城最華美的樂章。
 
  1. 城市之變:從「七里之城」到「一江兩岸」
 
  長沙,因長沙星而得名,素有「楚漢名城」「屈賈之鄉」的美譽。
 
  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當時長沙城區建成區面積僅6.7平方公里,全城最高建築7層。1951年7月,長沙人民開始傾力建設五一路西段。1970年5月,長沙開始建設湘江大橋(橘子洲大橋),以實現橫跨湘江的夢想。1976年,在國家支持下,長沙新火車站、五一東路(袁家嶺至新火車站)抓緊建設。1978年9月30日,貫穿長沙東西、總長4.14公里的五一路全線竣工。
 
  在上個世紀,長沙僅河東才算「城裡」。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五一路逐漸不再是長沙唯一的核心。
 
  1996年,長沙市實施區劃調整,原郊區改設雨花區,迅速崛起;東南西北四區改為芙蓉、天心、嶽麓、開福區,面積各有增加。2000年,芙蓉路拓寬工程啟動,長沙城不斷向南北生長。2001年,長沙市委市政府西遷,省會一江兩岸比翼齊飛拉開大幕。
 
  老人們回憶,新中國成立初期,長沙城多為小街小巷,全城僅有11輛以木炭為燃料的公交車;過江要排一個多小時隊等輪渡;去趟相鄰的岳陽,要坐一夜的船。
 
  從1994年長沙率先實現我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09年邁入高鐵時代;從2014年長沙地鐵2號線正式運行,到2016年我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線通車,改變的不僅是出行方式,更意味着這座古城跳出「單核心圈層蔓延式」樊籠,奔向「多中心組團化串珠式」發展。
 
  如今,長沙有8座過江大橋、2條過江隧道,高鐵可直達全國23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黃花機場旅客年吞吐量穩居中部第一,4小時航空經濟圈覆蓋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
 
  如今,長沙有58個商圈,高452米的國金中心創下湖南建築第一高度。
 
  如今,長沙常住人口超過815.4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9.12%。
 
  「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一帶一部」首位城市、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星城長沙已從一隅之地,成為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一顆璀璨明珠。
 
  2. 產業之變:從「工商凋敝」到「智造之城」
 
  9月11日,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在長沙盛大開幕,國內外150餘名行業專家學者、企業精英雲集星城,為長沙搶佔信息化時代「智」高點增添強勁動力。
 
  再看70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長沙工商業凋敝,全市有員工100人以上的工業企業僅8家,工業年總產值僅為0.58億元,第三產業以低端商貿為主,而農業佔據國民經濟的大頭。
 
  上世紀60年代開始,長沙積極推動工商業發展。改革春風吹來,長沙掀起「興工強市」浪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意冰箱、韶峰電視、湘江塗料、麗臣實業等,都是當時響噹噹的「長沙製造」。
 
  1992年,當時聚集了一批國內工程機械專家的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創辦了中聯重科。同時,三一集團、鐵建重工集團相繼誕生,為長沙成為「工程機械之都」打下堅實基礎。
 
  歷史巨輪滾滾向前,長沙人奮鬥的腳步從未停歇。在工程機械產業加快發展的同時,長沙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工業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並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擺在優先位置。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以發展智能製造為突破口打造「智造之城」,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重點發展22個工業新興產業及優勢產業鏈。2018年,長沙實現工業增加值3667.54億元,是1978年的578倍。
 
  一屆又一屆長沙市領導班子勵精圖治,薪火相傳。如今,長沙擁有13個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國家級、省級園區,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等新園區異軍突起;縣域經濟發展迅猛,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分別居「全國百強縣」第5、13、23位。全市形成了新材料、工程機械、食品、電子信息、文化創意、旅遊、汽車及零部件等7大千億級產業集群。156家世界500強企業先後搶灘長沙。
 
  超級雜交水稻、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商用小衛星……2018年,長沙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59家,高新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40%。長沙用全省5.6%的土地,創造了全省30%以上的GDP和財政收入。
 
  3. 民生之變:從「食不果腹」到「幸福滿滿」
 
  中秋節前夕,「歡樂瀟湘·品質長沙」群眾文藝匯演在長沙湘江之畔風帆廣場精彩上演,大家激情謳歌新時代、讚頌新生活。
 
  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沙,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已連續11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開福區新河街道的盧瑞雄老人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初,他回憶,小時候飽經戰亂、顛沛流離,吃了上頓沒下頓,一件衣服老大穿了弟弟妹妹再穿。溫飽尚不能滿足,教育、醫療、住房、文娛更無從談起。
 
  新中國成立後,盧瑞雄一家人過上了安定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工作穩定,吃穿有保障,家裡還有了收音機、單車、縫紉機等。改革開放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盧瑞雄一家的生活水漲船高,越過越好。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等成為尋常之物,大家從吃飽穿暖轉變為追求吃得健康、穿得時尚,有好學校上學、有好醫院看病等。單位給盧瑞雄分了一套兩室兩廳的新房,新房地址叫幸福橋。
 
  據統計,1949年,長沙僅有醫院、衛生所14所。2018年,全市衛生機構已達4523家,醫院床位7.73萬張,衛生技術人員8.15萬人;全市醫保覆蓋率達95%以上,人均壽命從新中國成立時不到40歲提高到79.5歲。
 
  1949年,長沙僅有在校小學生14.71萬人,高校只有2所。如今,長沙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5.6%,有51所高校、在校大學生70.35萬人。
 
  目前,長沙所有行政村實現通公路、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和寬帶,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空調、計算機、小車分別達239.1台、91.5台、69.2輛。
 
  不僅物質生活富裕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
 
  湖南省博物館、濱江文化園、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有「東亞文化之都」「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美譽的長沙,一江兩岸均擁有璀璨的文化地標,1491個村(社區)也都建立了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摩肩接踵的黃興路步行街、鬱鬱蔥蔥的湘江大道、燈光熠熠的梅溪湖國際新城……如今若問長沙人,幸福是什麼?有人會說,幸福是個「圈」,叫「15分鐘生活圈」,上學、就醫、購物、乘車、遊園、文娛等,在這個「圈」里應有盡有。
 
  2018年,長沙市84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0792元、29714元。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長沙將繼續彰顯省會擔當,譜寫現代化新樂章。
 
  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全面建設現代化長沙
 
  中共長沙市委書記 胡衡華 長沙市人民政府市長 胡忠雄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長沙作為一方紅色熱土、一座英雄城市,始終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步伐,實現了從貧困落後走向繁榮振興、從封閉保守走向開放創新、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紮實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加快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現代化長沙,星城大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踏着老一輩英勇奮鬥的足跡,承接七十載砥礪奮進的步履,我們已站到新的歷史起點。面向未來,我們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乘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東風,繼續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揚帆新征程,奮進新時代。
 
  堅守忠心,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信仰信念。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人民群眾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進入新時代,我們將強化理論武裝,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進一步在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強化黨性錘鍊,部署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幹部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強化工作落實,堅持把「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準則和根本政治規矩,增進理性認同和情感認同,增強維護定力和維護能力,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秉持恆心,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質量變革、效益變革、動力變革,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引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經濟工作首位,促進產業鏈建設和融合發展,提升製造業發展能級、競爭優勢和綜合實力,把工程機械培育成世界級產業集群,將長沙打造成國家智能製造中心;以改革創新為主動力,發揚「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用好用活改革關鍵一招和創新第一動力,聚集國內外創新資源,推進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高質量建設湖南湘江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等重點片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抓手,以便利化、可預期為目標,圍繞構建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考核體系和工作推進體系,在流程再造、效能革命、權益維護、承諾兌現四個方面下功夫,形成「尊重企業家、優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的良好氛圍。
 
  順應民心,關切群眾期待,增進民生福祉。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自覺把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植根心底、見諸行動。尊重群眾意願,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發揚人民民主,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生態環境保護、基層社會治理、城市有機更新等方面,廣泛彙集民情、聽取民意、集中民智,從群眾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紓解群眾困難,時刻心繫老百姓安危冷暖,從解決讀書、看病、停車、買菜、養老等操心事、煩心事做起,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讓幸福在家門口升級;做實群眾工作,樹牢唯實求真的精神,錘鍊全面過硬的本領,拿出擔當作為的行動,不斷推進社會治理智能化、精細化、專業化,形成全民共建共享新格局。
 
  下定決心,全面從嚴治黨,構建良好生態。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我們將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穩固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進一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守黨內政治規矩,嚴格按黨性原則、政策法規、制度程序辦事,讓守紀律、講規矩成為長沙黨員幹部的政治操守和行動自覺;着力把作風建設變為常態,堅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堅決糾正「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點整治違規收送紅包禮金等問題,推動形成清廉政風、清白家風、清純民風;堅決把懲治腐敗推向深入,堅持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鞏固和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態勢。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踏上新的征程,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湖南省委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團結奮鬥,譜寫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長沙的絢麗篇章!(來源湖南日報)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