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湘江之治:生態底色折射湖南發展成色

2019-12-30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水因地養而秀,地因水潤而靈。千里湘江,一路北上,浸潤着三湘大地,孕育着湖湘兒女。這一江碧水,是百姓幸福生活所系,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然而,湖南省60%左右的人口、75%以上的生產總值、60%以上的污染負重於湘江一身,讓這條母親河不堪重負。因此,保護和治理湘江成為了當務之急。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右二)在藍山縣湖南湘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實地考察湘江源頭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時,捧起清冽甘甜的源頭活水,一連喝下三大口,並叮囑當地保護湘江首先要保護好源頭
 
  「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真正把生態系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護好。」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這樣說道。2018年4月,他在長江岳陽段考察時,又叮囑湖南「守護好一江碧水」。
 
  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切實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打響湘江保護與治理的攻堅戰與持久戰,治污力度之大、監管執法之嚴、環境變化之大前所未有。正是以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倒逼產業升級,用綠色發展贏得了金山銀山。
 
洞庭湖濕地已經成為「鳥的天堂」
 
  湘江保護步步為營
 
  從西方一些發達國家走過的路看,先污染後治理成為了血的教訓。比如19世紀下半葉以來,萊茵河流域工農業快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萊茵河一度被稱為「歐洲下水道」。瑞士、法國、盧森堡、德國和荷蘭等相關國家付出了巨大代價才逐步修復了萊茵河的生態。
 
  殷鑒不遠,湘江治理自然不會重蹈這樣的覆轍。從1979年頒佈《湘江水系保護暫行條例》,到20世紀80年代初在湘江流域實施項目限期治理制度和企業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從首次提出「一江同治」,到率先推進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湖南歷屆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視湘江的治理。
 
冷水江市錫礦山修復後基本上恢復了鬱鬱蔥蔥青山綠水的景象
 
  2013年4月1日,《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成為我國第一部江河流域保護的綜合性地方法規。2013年9月23日,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將湘江保護與治理作為省「一號重點工程」,要求滾動實施三個「三年行動計劃」,綜合治理湘江,為子孫後代留下一江清水。自此,湖南翻開了湘江保護與治理的新篇章。
 
  三個「三年行動計劃」是一個步步為營、層層遞進的過程。據記者了解,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以「堵源頭」為主要任務,大力推進重點行業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等五大重點工作。到2015年底,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順利完成,共實施1740多個整治項目,基本堵住了湘江幹流污染的源頭。
 
株洲清水塘搬遷改造後將崛起一座生態新城。圖為效果圖
 
  2016年啟動的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進入了以「治」促「調」、以「調」帶「治」的「治」「調」並舉階段。期間,有色、造紙等十大重點行業實現清潔化改造,流域內83個省級工業園區配套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在全國率先啟動典型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7755個行政村完成整治,全省農作物化肥用量連續實現負增長……2018年底,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完美收官,湘江水質全面好轉。
 
  2019年,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開局,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強調,要繼續發揚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精神,縱深推進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記者從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旨在建立水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管理體系,突出轉型發展、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完善政策措施,補齊治理短板。
 
  為更好推進工作,湖南省專門成立了「湘江保護協調委員會」和「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委員會」,每年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委員會全體會議,協調湘江流域8市67個縣(市、區)、20多個省直部門,形成全流域一盤棋。
 
  「一部法」統領,「一盤棋」謀劃,「一江水」同治,讓湘江重現迷人風姿。湘江保護與治理的成功實踐,堪稱「中國流域綜合治理樣本」。
 
涔天河水庫擴建樞紐工程位於湘江幹流瀟水流域上游的江華縣,是國家水利重點工程,將對湘江生態產生積極作用
 
  湘江兩岸號角聲聲
 
  湘江治理是生態環境的修復,也是一次利益結構的調整。多年來,杜家毫十幾次主持召開湘江保護和治理委員會會議,高位協調解決湘江保護與治理中的重大問題。擔任湖南省總河長的省長許達哲身先士卒,先後4次深入湘江、洞庭湖巡河巡湖。「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堅決不要帶血的GDP、帶污染的GDP、帶水分的GDP。」他說。
 
  污染在江里,問題在岸上。為堵住污染源頭,湘江兩岸號角聲聲。據悉,湘江流域千餘家涉重金屬污染企業關閉淘汰,湘江流域縣以上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無害化收集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處理率分別達到95%和99.2%。湘江長株潭河段實現全面禁采,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采砂一律叫停。湘江沿岸500米內2273家規模畜禽養殖場退養。
 
  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衡陽水口山、婁底錫礦山、郴州三十六灣成為了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主戰場」。其中,清水塘堪稱最難啃的骨頭。清水塘261家企業需搬遷改造,涉及2.01萬名職工,約10萬居民,影響工業年產值200多億元。「為完成清水塘治理,株洲可謂舉全市之力。」株洲市湘江辦副主任曾湘華介紹,全市200多名幹部搬進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指揮部,挂圖作戰,最終完成了任務。
 
漫江碧透、魚翔淺底。圖為湘江長沙段
 
  為更好達成治理效果,湘江沿線8市做到了因城施策。長沙堅決落實「河長制」,2020年實現城區、園區和建制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全截污、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衡陽強力推進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力爭通過3年努力,讓湘江幹流衡陽段及主要支流水質年均值全面達到Ⅱ類標準;株洲確保湘江株洲段和洣水水質保持Ⅱ類,力爭淥水水質達到Ⅱ類;湘潭突出「一江兩水一庫」保護與治理;岳陽碼頭泊位改造提質基本到位,沿江生態環境修復基本成形;郴州重點實施東江湖水環境保護等三大工程;永州扛起了保護好湘江源頭的責任;婁底打響了錫礦山環境綜合治理三年攻堅戰。
 
  省委省政府協調管理,各市各司其職,構建起了責任清、合力強、效率高的保護治理格局,還給了湖南人民一江清水。
 
  綠色發展利在千秋
 
  經過多年奮戰,湘江水變好了。2018年6月29日,省委書記杜家毫登上藍山縣野狗嶺,考察湘江源生態環境保護,他俯身捧起清洌甘甜的源頭活水,一連喝下三大口。這張飲水圖片當天便在網絡上「刷屏」,彰顯了湖南在湘江治理上的自信。
 
  湘江之治不僅沒有減緩湖南經濟發展,反而提升了湖南經濟的綠色含量。據記者了解,經過雷霆治理,湘江兩岸的產業結構變「輕」,發展模式變「綠」,經濟質量變「優」,一幅綠色發展圖卷正徐徐展開。據統計,與2013年比,2017年,湘江沿線8市GDP累計增長41.3%,財政收入累計增長39.4%。近些年,湖南省「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產業比重在大幅降低,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比重快速上升,2018年全省高加工度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1%和18.3%,分別高出規模工業增加值增幅2.7和10.9個百分點。杜家毫說:「『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決不是說不要發展、不能發展,而是要通過共抓大保護,做到令行禁止,先把戰場打掃好、清理好,在「立規矩」的前提下,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更高起點上推動綠色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
 
大通湖是組成洞庭湖的四個較大的湖泊之一,如今植被覆蓋率由0恢復到16%,湖面碧波蕩漾,水下「森林」清晰可見
 
  縱觀世界發展史,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湖南把湘江的治理與保護當做「一號重點工程」,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盡顯其遠見卓識。
 
  漫江碧透、魚翔淺底,這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交給湖南人民的答卷。湖南,也正從湘江保護與治理的成功實踐中,不斷積蓄綠色升級新動能。12月6日,2019湖南「一帶一路」綠色博覽會暨綠色產業發展論壇開幕,來自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等五大洲的431家綠色企業參展參會,綠色發展已然成為湖南對外交流的靚麗名片,成為折射湖南高質量發展成色的重要因子。(聞濤 陳娟)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