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示範推廣科學“消化” 皖徽州區将秸稈變廢為寶

2020-04-1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眼下油菜已經結籽,秸稈禁燒又將成為熱門話題。安徽黃山市徽州區按照生態環保要求,注重科技手段運用,示範推廣秸稈就地、就近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應用,變廢為寶,串起生態農業迴圈鏈。
 
  “這是有機物料腐熟劑,專門用於秸稈還田,裏面有很多微生物,使用的話,兩公斤一壺水一畝地。”日前,徽州區農業部門和黃山中科新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西溪南鎮芝簧村聖豐家庭農場舉辦了一場有機物料腐熟秸稈還田現場會,這也是該區首次推廣秸稈微生物發酵處理模式。
 
  現場,聖豐家庭農場員工將一片雪裏蕻秸稈割倒後,在技術人員指導下,用噴霧器將有機物料腐熟劑兌水後,直接對割倒的雪裏蕻秸稈進行了噴灑作業。據介紹,這種有機物料腐熟秸稈還田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腐熟劑中微生物產生活性很強的酶,通過發酵催化降解秸稈中的粗纖維,然後轉化成有機肥,這一過程大約需要半個月時間,產生的有機肥可以減少農田正常化肥使用量約10%到15%。這種方法操作簡單,省工省力,易於推廣。
 
  聖豐家庭農場負責人張軍說,“不僅操作起來簡單,關鍵是轉化週期短,原來採用秸稈粉碎還田變成肥料需要一年的時間,現在只要半個月,田裏面的秸稈,還有菜收掉以後的爛坨坨都可以還田攢成有機肥料。”
 
  全区綜合利用率達89%以上
 
  據瞭解,今年,徽州區農業部門將在夏季油菜秸稈利用中大力推廣有機物料腐熟秸稈還田這一模式,通過肥料化應用,改善農田生態環境,促進耕地品質提升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除了秸稈肥料化的應用,徽州區還積極推廣秸稈基料化應用。在西溪南鎮豐南片農耕種植農場稻菇輪作模式農田裏,记者看到,利用稻草作為基料培育出的赤松茸長勢良好,並已新鮮上市,很受歡迎。
 
  農場負責人方秀全介紹說,近年來他流轉了1000多畝的農田生產有機稻,每年的稻草處理頗讓人頭疼,現在通過跟上海農科院合作,發展稻菇輪作模式,促進了秸稈利用,開始走上生態迴圈農業發展新路子。“一般頭年10月到11月水稻收割後,開始種植赤松茸,每畝可以處理20畝將近10噸的水稻秸稈,經過6個月時間的發酵和出菇後,剩下的菌渣大約有1噸左右,作為有機肥還田,而且時間正好趕上第二年水稻種植,從而形成了生態迴圈農業的閉環。”
 
  方秀全表示說,今年他將通過農場並帶動當地農戶計劃發展稻菇輪作模式種植面積100畝,即實現2000畝農田的水稻秸稈綜合利用。
 
  據瞭解,徽州區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4.06萬畝,可收集秸稈量約1.06萬噸。近年來,該區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以深入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為抓手,強化“三化”利用,加快推動以秸稈為紐帶的迴圈農業發展。通過政策獎補、科技推廣、宣傳引導,積極推進秸稈精細還田、秸稈基質商品化生產、秸稈發酵床養豬、秸稈果園覆蓋等秸稈綜合利用模式,讓秸稈變廢為寶,串起生態農業迴圈鏈,賦能農業綠色發展。
 
  去年,徽州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9%以上,其中產業化利用量占農作物秸稈利用總量比例達到39%以上。(吳敏 謝國洪 余文英 張錦)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