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連續18年“投魚”新安江 皖歙縣爭當踐行“兩山”理论樣板區

2021-06-03
来源:香港商报网
    “六五”環境日暨全國放魚日到來之際,安徽歙縣和浙江淳安縣在新安江水域聯合開展增殖放流活動,5萬尾優質成魚和魚苗安家新安江。據瞭解,這是歙縣連續第18年向新安江流域投放魚苗,在改善新安江流域水生物結構和多樣性的同時,也進一步喚起全民自覺保護新安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000餘萬尾魚兒“安家”新安江
 
    6月3日上午,在歙縣新安江水域深渡段,用藍色圍佈設置的放流“通道”在青山綠水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上午10點,增殖放流活動正式開始,來自歙縣和淳安縣參加增殖放流的各界人士有序地前往放魚區,將一袋袋優質魚苗順著通道放入新安江。
 
    “這次我們皖浙兩地聯合投放了3萬尾已經性成熟的石斑魚成魚和2萬尾鯿魚魚種,在今年七、八月份石斑魚就能產卵繁殖。”歙縣農業農村局禁捕退捕辦工作人員程健介紹,自1984年起,歙縣就把每年的3月20日至5月20日確定為全縣的禁漁期,並加大了對非法捕魚的打擊力度。2004年至今,歙縣堅持每年實施兩次人工增殖放流,主要放流花鰱、白鰱、草魚、鯽魚、鯿魚等可淨化水質的魚類,目前,已累計投放魚苗9000餘萬尾,投入資金600餘萬元。 “魚苗投放後,我們會持續加強漁政監管,落實好新安江全面禁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10周年
 
    今年是皖浙兩省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10周年。多年來,皖浙兩省聯合開展源頭監測、增殖放流等活動,以實際行動高標準保護優質水資源。去年6月,新安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黨建聯盟正式成立,歙縣與浙江淳安兩縣同步組建水面聯合打撈、水質聯合監測、環境聯合執法、基層河長、生態建設保障和生態文明宣傳等六支黨員環保先鋒隊,實現資訊共用,共同研究設置水質指標等生態指標體系,定期在新安江流域開展聯合垃圾打撈、水面藻類聯合巡測等一系列活動。
 
    “通過聯合互動交流、聯合環境執法、聯合水面打撈、聯合應急處置,進一步提高新安江的生態環境,特別是提高了新安江的水質。”浙江省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淳安分局副局長余永華認為。
 
    “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位於新安江上游的歙縣,自覺承擔起生態保護重任,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同時,與全國大江大河一樣,新安江保護也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為維護新安江水生態環境,從去年1月1日起,新安江歙縣段實行全面禁捕,切實保護好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
 
    “我們將彙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積極投身‘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環保公益行動,把新安江的一脈碧水保護得更好,並加快打造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長效版’‘拓展版’‘推廣版’,爭當踐行‘兩山’理論的樣板區。”歙縣生態環境分局負責人宋德志說。(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淩利兵 吳燦 鄭宏)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