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云南 > 今日热点

歷時14年 雲南大瑞鐵路杉陽隧道貫通

2022-03-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3月28日,經過建設者14年的艱苦奮戰,中緬國際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雲南大(理)瑞(麗)鐵路杉陽隧道安全貫通,至此大瑞鐵路大理至保山段21座隧道全部貫通,為大理至保山段先期開通運營奠定了基礎。
 
    全力攻克國內外罕見大變形
 
    據介紹,杉陽隧道位於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境內,全長13.39公里,地處瀾滄江斷裂帶,共穿越橫斷山區6條大型斷層破碎帶,自2008年開工以來,先後發生溜坍、坍塌、突泥、湧水等地質災害達700餘次,其中最後200米圍岩,經國內專家組評審為VI級,是我國在建圍岩掘進難度最大、安全風險最高的鐵路隧道,這座隧道的成功攻克,為我國同類地質條件下的鐵路建設積累了經驗。
 
大瑞鐵路杉陽隧道施工現場。(陳暢攝影)
 
    「隧道距離山頂有1公里,在高地應力的作用下,隧道最高時相當於每平方米2000噸壓力,從而造成軟岩大變形單點變形量達1.2米,連續變形區段達2000米以上。」中鐵二十三局大瑞鐵路項目部現場施工負責人劉相貞說,即便我們採用了雙層大型鋼拱架進行支護,巨大的高地應力還是將拱架扭曲變形折斷,同一段落最多時換拱達3次,全隧累計換拱3000米以上,在國內外也是罕見的。
 
    2008年,劉相貞一畢業就來到大瑞鐵路修建杉陽隧道,一晃眼就是14年,隧道周圍的小樹長大了,身邊的工友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卻始終堅守在隧道施工最苦最難的地方,他說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幹,而是幹了才有希望,我們一定要把隧道打通,讓天塹變通途,山鄉生巨變。
 
    堅守理想戰勝複雜地質條件
 
    整整14年,5100多個晝夜,數萬名建設者和劉相貞一樣,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與富水高溫高濕等複雜地質、惡劣環境展開搏鬥,許多驚險瞬間令人難忘。
 
施工人員在大瑞鐵路杉陽隧道貫通現場歡欣鼓舞。(馬鵬飛攝影)
 
    隧道圍岩軟弱破碎,見水就軟、遇風就散,就像在「豆腐里打洞」,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隧道進口是反向坡排水,劉相貞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超前水平鑽打出的湧水瞬間噴出了十幾米遠,不到一個小時就形成了近4米深的積水,倒灌了近200米,一個多星期的持續搶險才把突水和泥沙排完,現在想起來,還是非常害怕的。
 
    隧道日湧水量最高峰時突破3.8萬立方,可蓄滿20個標準游泳池,14年來,施工單位抽水泵就用壞了近1500台。
 
    受惡劣地質和地形影響,隧道施工只能採取從進、出口兩端獨頭掘進,巷道式的通風作業模式,使得獨頭掘進距離超過6公里,空氣循環難度大,洞內含氧量不足6.1%,濕度接近100%,隧道最前端的掌子面環境溫度常年保持在42攝氏度以上,高溫高濕缺氧的環境時刻考驗着建設者的意志和體能。
 
    施工人員每隔2個小時就得換班,不然體力很難支撐。為改善施工環境,雲桂鐵路公司組織中鐵二十三局等參建單位優化施工方案,改善通風條件,配置吸氧器材,每天運送20多噸冰塊進洞給工人降溫。
 
    合力共為確保隧道安全貫通
 
    面對隨時可能發生軟岩大變形、突泥湧水和高溫高濕風險,國鐵集團統籌協調和督導推進隧道建設,多次邀請專家會診,研究制定了以「防溜坍、控變形、止涌突」為核心的施工策略。
 
    雲桂鐵路雲南公司組織中鐵二十三局等參建單位目標同向、全力攻堅,採用國內隧道施工最強的加固防護舉措,結合超前地質探測,對軟弱圍岩進行超前支護加固,減小變形風險。
 
    中鐵二十三局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肖紅武說,隧道安全貫通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我們調集精兵強將,舉全局優勢資源全力攻堅,共同參與打響了杉陽隧道攻堅戰,確保了隧道的安全順利貫通。
 
    雲桂鐵路雲南公司工程師晏佳斌介紹,目前,大瑞鐵路大理至保山段路基、橋樑工程完成100%、站房建設完成95%;正線累計鋪軌100多公里,完成78%,電力、通信、信號等「四電」工程有序推進。
 
    大瑞鐵路全長330公里,橋隧比76.5%,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完善路網佈局和西部開發重要項目,全線採取大理至保山、保山至瑞麗分段建設模式。其中,先期開工建設的大理至保山段隨着杉陽隧道的攻克,有望今年內開通運營,屆時大理至保山僅需1小時左右,雲南省保山市將結束不通火車的歷史。(李艷娟 通訊員 左興東 李劍波 王鵬)
 
頂圖:大瑞鐵路杉陽隧道內大型機械正在作業。(左興東攝影)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