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6日,《內地港生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施政建議書》的遞交儀式在香港和北京通過線上線下同時舉行,香港會場位於特區立法會大樓會議室,香港民政與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副局長梁宏正先生、政治助理張進樂先生、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月明女士、MH、新青會副秘書長梁慧欣女士等人出席。北京會場位於香港特區政府駐京辦會議室,特區政府駐京辦主任梁志仁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北京聯絡部副主任張有才先生、京港聯副主席張敬游先生等人出席,會議由京港聯副主席黃爾諾先生主持。會議議程包括建議書背景介紹、內容介紹,麥局長和梁主任的點評、以及遞交儀式和總結髮言。
京港聯創會主席陳貴和先生發言
首先,第十三屆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第十二屆北京青年聯合會委員、大正資本中國事務顧問陳貴和博士對建議書進行背景介紹。他表示,習近平主席及李家超特首均在近期指出了青年對未來建設的重要性。至於如何去理解當代香港青年的時代使命,作為內地青年團體京港聯(北京高校香港學生聯合會)的創會主席,他提出,新一代香港青年要認清以下三個方向:第一,抓緊國家發展機遇,發揮聯通內地和世界窗口作用。第二,在中華民族百年復興的道路上,如何理解兩岸問題的現狀及未來,香港青年要增宣一國兩制,說好香港故事。第三,香港開新篇青年創未來。內地港青時刻心繫香港,關心香港時政,與香港同心同行。在不同領域中應該貢獻所長,為香港政府建言獻策。
京港聯副主席黃爾諾先生主持發言
京港聯學聯匯執行主席餘澤韋先生對建議書內容進行摘要介紹。建議書以發展的視角,觸及當下及未來香港青年的愛國愛港意識、赴內地求學、將來留在內地工作、以及回到香港就業甚至加入公務員團隊等方方面面。
香港民政事務與青年局局長麥美娟女士點評
建議書的第一部分「就業及資歷認可」,提出增加公務員考試內地考點,彈性化公務員工作坊及實習時間;推動內地與香港律師資格在灣區互認;認可更多符合條件的內地醫學院畢業港生在港執業等建議。
在第二部分「兩地融合」,提出常態化每年開學月將內地港生納入人文關懷行列的舉措,並增設航班或開放特殊購票通道;放寬在內地更換證件條件,提高便利性;建議立法增設內地投票機制,在特區政府駐內地辦事處設立投票站等建議。
在第三部分「中小學及愛國愛港教育」,提出增加內地就讀港生高等教育資助項目至碩士、博士課程;安排雙邊學生短期交換;增設專門內地考察團基金;組織教育發展專責小組,開展一系列對香港基礎教育的教材、教師、學生、進行督導、培訓、發展規劃與改革事宜等建議。
京港聯副主席黃爾諾補充道:活動系京港聯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由2022年6月開始籌備,向各地學生徵集對於特首施政的意見,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整編和多方聯絡。過程包括由108位香港青年書寫的建議;25位來自內地不同高校的同學以視頻方式記錄下來的建議;三場分別指向香港的過去(一國兩制的歷史背景)、現在(一國兩制至今的實踐成果)、未來(充分討論創想未來發展)的研討會活動。最終從5萬多字的筆記,提煉成為「就業及資歷認可」、「兩地融合」、「中小學及愛國愛港教育」三個部分及2萬多字的建議書內容。
香港會場,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月明女士、新青會副會長黃子毅先生等將建議書遞交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女士
香港民政事務與青年局局長麥美娟女士點評道:難得機會聽到內地港生對政府的建議,以親身角度去參與特區政府的工作。建議書中也有就疫情安排,如今年8月進行跨部門的合作令到港生可以順地回內地升學。她表示,感謝青年朋友的意見,將會向行政長官提交大家的意見。她透露,今年年底將會發佈第一本青年發展藍圖,提供一個有利的青年發展,也歡迎各位內地港生可以提出具體的意見給予民青局。
香港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梁志仁點評
香港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梁志仁點評道:很高興聽到內地港生的聲音。建議書是有百多位同學花數月去總結問題、提出改善方式。很高興聽到青年朋友對於短期、中長期問題、中學生國情教育問題的諸多建議。能夠實現通關後,讓更多香港青年到內地交流、學習、實習、就業、創業。我們應拓寬眼界,不單是在香港發展,而是融入國家發展所需,香港的未來與國家的未來密不可分。
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月明最後總結道:很榮幸作為本次遞交儀式的橋樑,也很高興得知在內地讀書的港生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關注,希望各位青年繼續保持這份幹勁,特區政府也會重視青年朋友的意見。也再次感謝麥美娟局長抽空出席本次遞交儀式,身體力行地為青年朋友們提供鼓勵。
北京會場,京港聯副主席張敬遊先生將建議書遞交給特區政府駐京辦主任梁志仁先生
這封建議書,表達了內地港生對新選制及新特首的支持和信任,傳達了內地港生對於香港未來發展的期望,讓同學們也能夠積極參與香港的社會治理當中。祝願在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在李家超特首的帶領下,香港能展現出新氣象,創造新奇蹟。(記者 張宇)
頂圖:9月26日,《內地港生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施政建議書》遞交儀式在香港和北京同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