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蘭花之鄉」稱號的翁源縣目前蘭花種植面積達3.5萬畝,產值超30億元,是全國最大的蘭花種植區,國蘭供應量超過全國的60%。今年1月,翁源蘭花產業園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的蘭花類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內有蘭花企業418家,形成了長約10公里的蘭花長廊,已然成為全國最大的國蘭生產基地。
有「中國蘭花之鄉」稱號的翁源縣目前蘭花種植面積達3.5萬畝。張偉 攝
敲定主導產業前行「航標」 集聚化發展
有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這塊金字招牌,翁源縣更是錨定將蘭花打造為全縣主導產業的目標,走深走實聚集化發展之路,積極建設「廣州-翁源」花卉產業轉移園。通過上門招商、駐地招商等方式,該縣當前已引進110家效益好、規模大、帶動性強、產業鏈長的現代特色企業進駐園區,帶動當地農業經營主體創建農業企業300多家,不斷增強產業園集聚能力。
翁源縣委書記高忠認為,蘭花產業大有可為,翁源要內挖潛能外拓市場,緊盯產業鏈條,支持主導產業做優做專,讓蘭花芬芳連通世界。在其帶領下,翁源縣以改革攻堅為原動力,以規範治理為切入點,持續完善蘭花全產業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實現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新格局,打造產業集聚和產業融合新樣板。
蘭花產業園輻射帶動周邊農民種植蘭花增收致富。麓山蘭業供圖
打通產學研給養「通路」 創新化發展
蘭花新品種開發和種苗規模化繁育還加速推進了翁源蘭花科研產業的興旺。目前,該縣建立了廣東(翁源)蘭花研究院、省農科院翁源專家工作站、博士科研工作站、廣東(翁源)蘭花學院,培育了6個專家團隊,引導16家企業建立種苗組培實驗室,培育引進品種1000多種,蘭花種質資源200份,儲備新品系300份。
蘭花研究院的品種組培室。徐穎 攝
翁源還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學習借鑑台灣和「粵港澳」大灣區先進的農業管理理念和農業技術,加強蘭花產業科研力度,共獲發明專利33項,科技成果轉化65項,實現蘭花產業良種覆蓋率達99%,蘭花培育能力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產業園被評為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十大科技創新示範園。
強大的研發能力,促使翁源蘭花走在了「研發端」的前列,而銷售端的「觸網」則為翁源蘭花的銷售插上騰飛的「翅膀」。該縣積極搭建翁源蘭花智慧農業大數據平台,成立了廣東省首個農村電商產業學院,組建電商團隊102個,開設網上蘭鋪503家,蘭花網絡年銷售額超過6億元,被評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構築產業鏈條優質「生態」 多元化發展
「蘭花香味獨特,加工產品也深受消費者歡迎。」粵台農業合作試驗區翁源核心區管委會副主任葉明生介紹,該縣圍繞蘭花主導產業,通過「縱橫」兩條線,積極構建「培育、種植、加工、農村電商、農旅融合」一體化發展的產業格局。「縱向」不斷完善蘭花種植上下游產業鏈,壯大蘭花包裝、組盆、修剪等配套產業規模;「橫向」大力推動蘭花精深加工產業發展,培育和引進蘭花產品加工企業,開發生產蘭花精油、面膜、護膚品等衍生產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已達22.3億元。
隨着品牌名氣的擴大,不少遊客開始慕名而來,翁源瞄準時機,着力拓寬農業觀光功能,依託蘭文化旅遊接待點、蘭花小鎮展示中心等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加大產業園周邊美麗鄉村建設力度,強化湖心壩、八卦圍等客家風情古村落和紅色文化村鎮保護和活化利用力度,促進蘭花產業園從生產基地向產業綜合體轉型,獲評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成功打造廣東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蘭鄉古韻」。
「我們以『蘭鄉古韻』廊線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為抓手,示範帶動鄉村建設全域開花。」高忠告訴記者,該縣正以「1568」美麗鄉村建設總體佈局,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讓鄉村旅遊和蘭花產業形成聯動,並以此推動縣域旅遊的發展。該縣蘭花特色小鎮成功入選中國特色小鎮50強,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三產產值已達8.3億元。
創造香飄十里產業「風口」 品牌化發展
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誌和達標合格農產品(以下簡稱農產品「三品一標」)是供給適配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品質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重要載體、是提升農安治理能力的創新舉措。近年來,翁源不斷擴大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範圍,積極爭創「國字號」「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目前已擁有「兩品一標」66個,獲評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7個。
為了讓翁源蘭花打出名堂,翁源縣委、縣政府多次組織縣內蘭花企業參加全國及各地的蘭展,每次皆載譽而歸,獲得特金、金、銀、銅等獎項300多個。「翁源蘭花」更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獲AAA級活力地理標誌產品年度生態保護獎,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63.7億元。
如今走進翁源,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蘭文化雕塑、蘭花路燈等蘭花元素,無不彰顯着「蘭韻之城」的獨特韻味。翁源將蘭花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城市建設中,啟用蘭花路燈、蘭花特色護欄,在縣城新區建設「蘭博館」「蘭韻公園」等地標性建築,推動了「翁源蘭花」區域公用品牌和城市形象深度融合。(黃俊 李芳)
頂圖:工作人員通過直播「帶貨」。張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