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對接大灣區·寒地龍藥耀九州】系列報道之八十

2024-02-25
来源:香港商報網

    湯原縣:「苦」藥材種出「甜」生活

    印象中,藥是苦的,藥材應該也是苦的。但是在黑龍江省湯原縣太平川鄉竹青村,以發展白鮮皮、蒼朮和人參、鹿茸等為主的道地中藥材特色產業,通過種植「苦」藥材讓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甜」起來。

    近年來,湯原縣加快推進規模化中藥材基地建設,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林下藥經濟,不斷釋放綠水青山的多樣價值,探索出一條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新路。

    竹青村海拔150至230米之間,毗鄰湯原縣團結林場、腰營林場,森林面積近1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1%,屬於典型的山區村。這樣的氣候環境和地理條件,非常適合中藥材的生長。「向山林要經濟、向生態要發展。竹青村山林多,生態環境又好,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這些林下經濟作物的生長。」太平川鄉農業副鄉長賈長宇介紹着。

微信图片_20240225140912.jpg

    2018年10月,村民林鳳在「共同致富」的使命感召下,與另外4名村民一起註冊成立了湯原縣宏林峰雪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太平川鄉政府幫助下,在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指導下帶領村民在種植中藥材的致富路上共同前進。

    採取流轉,承包的形式選擇了山坡地402畝,種植白鮮皮、蒼朮、蒲公英、赤芍等中藥材,其中白鮮皮100萬株132畝,蒼朮136萬株170畝,蒲公英18萬株22畝,赤芍14萬株23畝,其他藥材55畝,中藥材種植基地現已初具規模。

    守得青山見金山,通過種植中藥材,林鳳走上了致富路,同時與其他種植戶合作,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抱團模式,以其帶動10餘戶農戶依靠種植中藥材,實現脫貧致富。

    特色中藥材種植不僅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還充分帶動了貧困戶靠勤勞雙手脫貧致富,成了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山上就業,家門口脫貧。為加大「生態脫貧帶動一批」的作用發揮。合作社成立以來,靠着全體成員的精心管理和勤勞苦幹,經濟效益日益顯現。以白鮮皮、蒼朮、赤芍為例,按照現在的長勢和生產周期計算,白鮮皮可畝產乾貨800斤,市場最低價每斤70元,畝產值達56,000元,去掉成本23,000元,畝純收益33,000元;蒼朮可畝產乾貨700斤,市場價45元,畝產值達31,500元,去掉成本11,500元,畝純收益20,000元;赤芍可畝產乾貨1300斤,市場價32元,畝產值達41,600元,去掉成本15,600元,畝純收益26,000元。而正常年景種植大豆畝純收益僅為100元左右。可見種植中藥材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

    合作社的成立也為該村的貧困戶和剩餘勞動力創造家門口就業機會,每年為貧困戶和剩餘勞動力創造收入十五至二十萬餘元,為精準扶貧和脫貧貢獻了力量。

    「中藥材產業是一個大有廣闊前景的產業。宏林峰雪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繼續種植原有品種和規模的同時,今年繼續擴增100畝以上種植面積,品種以白鮮皮、蒼朮、赤芍為主,同時適量發展黃芩,實行全部有機種植,做到人工除草,施用自製有機肥料,生物滅蟲。計劃建造烘乾、倉儲設施,努力提高產量,提升品質,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把初加工、深加工、中藥材集散地做強,增加抗禦市場衝擊的能力,帶動更多村民投身到中藥材產業脫貧致富。

    持續推進『林業+產業』融合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和鄉村振興提供較強的支撐作用,開啟農民增收致富『新引擎』。」(記者 王琳 通訊員 許敬山)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