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們提到,《三國志》記載關公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時,驚動了曹操打算遷都,被司馬懿和蔣濟勸止,並提醒他,關公若打勝戰,「孫權絕不樂見,他內心絕不安穩」。由此可見,孫權本就心懷不軌,早即有謀奪荊州的野心。而孫權的想法,司馬懿、蔣濟都可以看出來,難道關公不能察覺嗎?相信關公比誰都清楚。既然關公洞察孫權的陰謀,孫權又派使者過江說親,他把關公當何等人啊!關公面對如此冠冕堂皇的騙局,沒當面揭穿已算客氣了,而拒婚有何不妥?簡單來說,一個做大事的人,絕不會因為私情而影響國家的利益,何況是一個有企圖心的奸雄。所以說,孫權向關公求婚,自始至終即非真誠的,是有政治目的的。既非真誠,就不可能當真,他發怒只不過是為了出兵找一個藉口而已。
其實孫權心中在盤算什麼,關公既然能被稱為三國傑出的萬人敵,且通達《左氏春秋》與《易經》,相信老早就已經看透了。何況孫權為討回荊州,對劉備已有欺詐的紀錄。以妹妹招親為餌,騙劉備過江,逼其歸還荊州,如《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周瑜對魯肅曰:「劉備喪妻,必將續娶。主公有一妹,極其剛勇,侍婢數百,居常帶刀,房中軍器擺列遍滿,雖男子不及。我今上書主公,教人去荊州為媒,說劉備來入贅。等他交割了城池,我別有主意。於子敬身上,便無事也。」經孫權同意後依計進行。本是騙局,結果弄假成真。只是孫權仍然用盡心機要留住劉備以換荊州,如《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玄德泣告孫夫人曰:「備有心腹之言,至此盡當實訴。」夫人曰:「丈夫有何言語,實對我說。」玄德曰:「昔日吳侯與周瑜同謀,將夫人招嫁劉備,實非為夫人計,乃欲幽困劉備而奪荊州耳。奪了荊州,必將殺備。是以夫人為香餌而釣備也。備不懼萬死而來,蓋知夫人有男子之胸襟,必能憐備。昨聞吳侯將欲加害,故託荊州有難,以圖歸計。幸得夫人不棄,同至於此。今吳侯又令人在後追趕,周瑜又使人於前截住,非夫人莫解此禍。如夫人不允,備請死於車前以報夫人之德。」孫夫人怒曰:「吾兄既不以我為親骨肉,我有何面目重相見乎?今日之危,我當自解。」
而孫夫人隨劉備回荊州後,孫權又接受張昭計謀,遣使者往荊州騙孫夫人返吳,並囑咐帶阿斗同行,擬當人質來逼還荊州。如《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載:張昭曰:「此極易也。今差心腹將一人,只帶五百軍,潛入荊州,下一封密書與郡主,只說國太病危,欲見親女,取郡主星夜回東吳。玄德平生只有一子,就教帶來。那時玄德定把荊州來換阿斗,如其不然,一任動兵,更有何礙!」孫權為奪取荊州,施出了各種手段。知劉備喪妻,用美人計,謀算以其妹招親為餌,誘劉備入東吳,然後再扣押逼讓荊州。結果,弄假成真,其妹入嫁劉備。接着,又以其母病危為由騙其妹孫夫人返鄉探親,並囑咐要將劉備兒子劉禪帶入東吳,欲當人質以逼劉備退讓荊州,完全不顧道義與親情,硬將孫夫人與劉備拆離,最終使孫夫人鬱悶而死。
孫權有這麼多不良紀錄,可謂機關算盡。今為子求婚,關公心裏必然非常清楚,這樁婚姻背後的動機並不單純;何況有目的的婚姻,就不可能幸福。關公為人光明正直,忠義凜然,慈仁廣愛,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女兒去敵國被當人質,所以率性地拒絕吳使求婚,此乃天經地義之事也。如果世人受《三國演義》記載關公辱罵諸葛瑾拒絕求婚一事所影響,以為關公不懂外交禮儀,導致孫權毀盟偷襲。用這種格局在分析關公的為人處世態度,那就太低估這位忠義無雙,亙古一人,武聖關公之智慧了,更遑論孫氏一門早就有染指漢室天下的野心也。(下星期五待續)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院長 黃國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