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天然氣價格不斷走高。
據央視新聞報道,曾經價格低廉的天然氣,近期一躍成為大宗商品漲價王,亞洲過去一年暴漲6倍,歐洲14個月內瘋漲10倍。
對於天然氣價格暴漲的原因,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主要是三方面。一是疫情後期,全球經濟復蘇進程較快;二是即將進入冬季,天然氣儲備工作提上日程,需求端的擴大推動了天然氣價格上漲;三是近期阿富汗等地政局變動導致國際局勢不穩定,市場有恐慌情緒推動囤積。
「當然也不排除有金融炒作的因素,但主要是跟需求基本面相關,這是正常現象。」李俊峰補充說。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朱清持有類似觀點。朱清還進一步提到,由於在化石能源體系裏,相較於煤炭和石油,天然氣碳排放更少,所以全球「雙碳」進程提高了天然氣的消費規模預期。同時,全球量化寬鬆,導致大宗商品整體溢價,天然氣因此也有所溢價。
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一路上漲,也帶動了國內市場漲幅。金聯創天然氣高級行業分析師孫雪蓮表示,由於目前中國天然氣現貨進口的比重逐年增加,導致國內天然氣價格和國際天然氣現貨的聯動較高。國際市場價格走高,會傳導到國內市場。據她介紹,目前國內市場LNG(液化天然氣)掛牌價格最高已經到了每噸6000元,而2019年的出廠價格在每噸3000元左右。
「雖然國內天然氣價格全線偏紅,但需求很低迷,市場整體出貨削減。」孫雪蓮表示,由於目前整個天然氣市場LNG價格大幅上漲,下游用戶承受力不足,LNG加氣站銷量大幅下滑。工業用戶已經有減產甚至停工現象發生,如部分中小型陶瓷廠等工業用戶因經濟承受力差已經有停工現象,有條件的工業用戶則會選擇LPG(液化石油氣)等替代能源。
朱清強調,全球天然氣價格上漲會提高生產和生活成本,生產上可能進一步向下游傳導,降低耗能企業利潤空間。同時,也會給具有相互替代作用的煤炭、石油等能源帶來漲價預期。
天然氣的「瘋狂漲勢」什麼時候才能剎住車?
朱清認為,長期來看,天然氣消費擴大是必然的。中短期,面臨疫情反覆和量化寬鬆政策退出預期影響。如果全球經濟增長達不到預期,量化寬鬆政策退出,天然氣價格可能在增長後回調。他還強調,地緣政治因素也會給天然氣價格波動帶來不確定性。
孫雪蓮則預計,年內天然氣的價格水平應該會持續保持在高位。目前市場供需偏緊,北溪二線(即俄羅斯向歐洲輸送離岸天然氣的重要管道)可能晚於市場預期投運。如果今冬俄羅斯無法向歐洲供應更多管道氣的話,歐洲還需要採購更多LNG補充庫存。這樣會導致歐亞競價採購LNG,可能會推動東北亞LNG現貨價格走高。
李俊峰也認為,短期內天然氣價格仍然會持續走高。「現在的價格是一種短期市場行為,但是從更長期的角度看,未來國際上或會形成天然氣供過於求的局面,且很難發生改變。」他建議,中國還是必須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充分利用國際國內資源,一方面國內加大開發力度,另一方面國際上供應來源要多元化,以保證國家能源安全。
此外,李俊峰強調,中國要擴大天然氣的儲備能力,包括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由於目前中國天然氣儲備能力太低,相較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在應對周期性的價格暴跌或者暴漲的時候,幾乎束手無策。價格低迷時,無法擴大進口,在價格高企時,又不得不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