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團結基金:港有人才卻苦無配套 促港府加強醫學研究支援

團結基金:港有人才卻苦無配套 促港府加強醫學研究支援

責任編輯:謝燁挺 2021-08-30 00:51:20 來源:香港商報網

 當新冠疫苗已經在全球接種約50億劑之際,香港大學自主研發的「衛活苗一號」噴鼻新冠疫苗,在7月完成第一期臨床測試,正待內地製造第二批疫苗用作第二期臨床測試,預計最快2至3年,疫苗方可面世。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黃元山認為,香港醫學科技空有人才,卻無良好配套,導致錯失疫苗龍頭企業落戶香港的良機。

 四大窒礙阻疫苗研發

 黃元山指出,香港的醫學人才和體系都屬世界領先,以生物科技研發為例,由大學衍生及科學園初創公司開發的,就有雅士能基因科技、相達生物科技、三和生物科技等等。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創立的雅士能基因科技就開發了新冠病毒核酸篩查技術,在世界獲廣泛使用。

 然而,香港卻錯失吸引疫苗龍頭企業落戶的機會,BioNTech將於今年和2023年分別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研發中心和mRNA疫苗廠,賽諾菲將於未來5年投資4億英鎊在新加坡設立區域性廠房,莫德納正探討在日本開設研發基地及疫苗廠。

 黃元山說,香港的醫學人才和數目比新加坡優勝,系統比日本國際化,問題在於配套不足,以今次香港新冠疫苗研發為例,有四大窒礙。首先是香港沒有疫苗廠房、需要跨境尋求內地廠房合作,令臨床試驗大幅推遲。第二是程序問題,特區政府審批疫苗臨床試驗緩慢,最終要政務司司長推動才成事。第三是欠缺規劃,研發團隊曾向特區政府提出在港設廠,惟未得正面回應。第四是資金問題,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要近萬名工作人員在多個不同中心試驗。

 倡統籌深港兩地資源

 黃元山續稱,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重要發展策略,建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其中一個重點工作,「十四五」規劃支持和鼓勵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強與大灣區內城市的創科合作,充分發揮優勢互補。

 現時,特區政府正全力發展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黃元山認為深港兩地政府應該在此成立一個平台,統籌兩地資源,河套區應設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人類遺傳資源辦公室、國家知識產權局這三個政府部門的辦公室,解決目前兩地合作科研上的窒礙。

 團結香港基金經濟發展研究主管水志偉說:「疫苗和生物科技涉及生物樣本及DNA,境外公司把生物樣本及血液運過關手續非常複雜,我們建議由香港永久居民持有的公司,在河套區設立總部,不被視為境外公司。人類遺傳資源辦公室可即時處理涉及生物樣本、DNA的審批。研發出來的疫苗或藥物,可一條龍在河套區獲中國藥監局審批和註冊中國知識產權。」

 建平台打造生物科技之都

 以往疫苗藥物研發,是先完成第一期、第二期的臨床試驗,再安排上市集資或尋求其他資金,再生產。水志偉建議,在河套內的項目,因本身獲兩地政府認可,遂可把研發、生產和集資三步一齊做,加快產生成果流程和解決後續資金問題。他解釋,有好的配套才能吸引國際生物科技龍頭企業來港,就可帶旺整個相關產業鏈行業,令香港成為生物科技之都,因為我們本身就有大量這方面的專家人才,擁有上游最核心的資源。(記者 李銘欣)

責任編輯:謝燁挺 團結基金:港有人才卻苦無配套 促港府加強醫學研究支援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