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建立北部都會區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近日宣讀的施政報告最引人注目的最大亮點,雖然按施政報告的計劃,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至少二十年時間,但如果這一計劃能夠如期得以完成,那麼,如今困擾香港的一系列經濟和社會民生問題將迎刃而解,譬如,香港經濟發展後勁不足,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香港科技產業發展步履維艱,沒有合適的科技產業發展平台;香港市民面對高房價只能望房興歎,從而引發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矛盾,等等。因此,北部都會區的藍圖與建設令香港社會充滿期待。然而,必須充分估計到,北部都會區的建設要從藍圖最終變為現實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將面對一系列困難和難題,目前來看,至少存在如下四大問題需要着手研究解決,否則,有可能讓整個北部都會區建設陷入困境。
第一,土地釋放問題。要建設香港北部都會區,政府首先必須對整個北部地區的土地進行統一規劃,把生地改造為熟地,然後,才能進行產業布局和開展市政建設。據悉,香港新界北部地區的土地業權分散,產權複雜,既有香港工商界企業持有的大片土地,也有歷史遺留下來的新界村民所擁有的小塊農耕地和住宅用地,而且不少土地業主已經離開香港移民國外或者定居海外,也有的業主已經不在人世,加之土地業主的要價普遍不低,所有這些問題都將給特區政府的北部都會區規劃與建設帶來巨大難題和負擔。特區政府必須充分意識到,如果土地業權的統籌問題不能夠順利得到解決,那麼整個北部都會區規劃建設就無法啟動。因此,如何讓有關土地業主將他們手中的土地釋放出來,這是特區政府面臨的最急迫也是最棘手需要解決的問題。
香港需要轉變思維
第二,資金籌措問題。可以預期,香港北部都會區一旦啟動必然要持續投入數以萬億元計的資金,龐大的資金需求顯然是特區政府無法承受的,尤其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香港各行各業,為了應對疫情及對經濟的影響,特區政府開支驟增,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大幅縮減,目前,特區政府的財力只能夠維持香港正常的財政開支及應急之需,加之「明日大嶼」計劃及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填海工程總投資將超過7000億元,因此,香港要啟動香港北部都會區的建設,資金問題將不可避免成為一個大難題,或許政府可以少許投入一部分,但更多的資金需要通過各方渠道和平台進行籌措,這需要特區政府下很大工夫。
第三,生態保育問題。香港的生態保育工作一直受到外界的讚揚,香港社會對生態保育也近乎苛刻,不僅有很多生態保育的法律法規,而且也對香港的生態保育區域劃了很多紅線,其中就包括香港北部地區的很多地域。過去,香港有很多工程就是因為生態保育評估不過關而被擱置,甚至港珠澳大橋也曾一度受到環保的官司而被拖延。可以肯定,香港要發展北部都會區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北部的部分生態保育區域,這就要求特區政府必須提前向香港市民做好解釋工作,並與立法會和有關環保團體做好溝通,通過修改部分生態保育法令法規,令北部都會區建設能夠有效規避有可能出現的生態保育法律訴訟。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北部都會區建設沒有解決好生態保育問題,一旦涉及相關的司法訴訟,那麼就可能令整個都會區建設陷入曠日持久的官司之中。
第四,銜接深圳問題。香港的北部都會區建設作為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區域與平台,不可能關起門來自彈自唱,而且也不允許香港一廂情願為所欲為,譬如,都會區東北部的落馬洲與新田一帶要與深圳共建創新科技園、西北部的洪水橋要與深圳前海進行無縫交通銜接、羅湖等口岸的一地兩檢安排等事宜,都必須與深圳方面共商共量,共同推進。過去一直以來,香港都習慣耕耘自家一畝三分地,即使與深圳談合作,也只是個別點對點的項目,還從來沒有與深圳展開全方位、大規模的都會區建設合作,這對香港來說無疑是一大考驗,需要香港有大灣區思維、雙贏和多贏思維、分工合作思維,這些都是以前香港所缺乏的,需要香港轉變思維。(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