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疫情防控專家團昨結束一連四日的在港考察行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這對與內地恢復通關至為關鍵,並透露通關初期必會設配額制和熔斷機制,而兩地疫情防控工作第二次對接會議明將在深圳舉行。同時,為進一步完善抗疫工作,港府宣布下月9日起「安心出行」的使用亦將擴展至所有表列處所,所有進入食肆、酒吧、健身中心和公眾娛樂場所等人士均須先掃二維碼。
貫徹「清零」政策,抗疫須爭取做到滴水不漏,這不僅是確保市民健康安全的應有大義,亦是確保兩地安全通關的前提。內地和香港一直致力「清零」,專家團訪港考察目的正是促進本港抗疫措施更到位,保證兩地通關的風險可控。事實上,考察過程也觸動了本港重新審視現行抗疫要求。
外防輸入方面,本地專家便指出,99%輸入個案都經機場竄來,建議當局研究加強分隔措施,在禁區劃分「綠區」和「橙區」,分開處理來自不同風險地區的旅客之外,亦宜同時降低相關機組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並研究調整外地航班機組人員的豁免檢疫安排。至於內防擴散,擴大「安心出行」的應用很有必要,有利於加強追蹤並切斷病毒傳播鏈,故本地專家亦建議,可從適用範圍及執行層面檢視,力求進一步優化。此外,第三針接種工作亦在推動之中,而適宜接種科興和復必泰疫苗的年齡也分別降至3歲及料將降至5歲;當局除應繼續谷針,包括派員到學校協助及加快注射工作,現行有關接種率達標便可恢復全面復課的規定,又應否同步擴展至小學以至幼稚園?總之,收緊防疫要求,有利保障本地安全及通關安全,為達此目標,當然樂見樂聽兩地專家的獻計獻策。
通關始終會增加輸入輸出的風險因素,關鍵是把風險降到最低,故確保安全同時,還須有序逐步推行。在全面通關之前,透過配額制先試小通關,正是循序漸進的方法之一;萬一出現感染個案,熔斷機制也是必然的控制手段,以免病毒跨境傳播。其中,配額要怎分配?誰應優先通關?兩地交往日益頻繁,撇除空路和海路,疫情前單計每年經陸路管制站離港的本港居民已逾7000萬人次,即日均涉近20萬之譜。消息指初期每日配額只有千多個,不難想像何其僧多粥少。滿足遊客需求一時較難,而日常跨境上班上學者及一次性恩恤、商務需要等,則是最急,但如何訂出先後次序?具體執行上如何簡程序和省成本?這些均預先作好細緻準備,包括做好一切軟件和硬件的配套安排。至於熔斷機制,究竟但凡有一宗確診者進入社區個案便馬上叫停通關,抑或是出現兩宗或以上、或有緊密接觸者以外的社區傳播個案才告停止?熔斷之後,重新「清零」多久方可重新恢復通關?期間會否對已跨境人士構成不便,包括不得不滯留當地逾兩星期?這些都待周詳考量。
歐洲近期疫情大爆發,已說明「與病毒共存」是場風險巨大的豪賭,不單危及人民的性命安全,對經濟社會復常亦欲速不達。「清零」絕對是最穩妥的抗疫辦法,而在安全有序的背景下恢復通關才能風險可控。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