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河東運城:關公人生價值觀最早形成的地方

河東運城:關公人生價值觀最早形成的地方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1-12-22 01:24:33 來源:香港商報網

 運城,地處黃河之東,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得名運城。《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備少與河東關羽、涿郡張飛相友善。」北宋軍事學者張預編寫的《十七史百將傳·蜀關羽》記載「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也。」

 元末明初,羅貫中編著的《三國演義》首篇中,記述關公在與劉備、張飛初次見面時自我介紹:「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梁)人也。」

 清雍正皇帝加封關公「山西關夫子」,福建漳州、泉州等地關帝廟置有「山西夫子」「山西神聖」等巨幅匾額。雍正皇帝敕封中的「山西」二字,無異於告誡世人,關公故里就在古河東——山西運城。

 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常平村是關公出生的地方。該村常平關帝家廟裏有塊鐫刻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該碑銘記述關公殺死郡豪呂熊之族後,其父母懾於官署法令的壓力,投井而溺。

 清代康熙年間盧湛編撰的《關聖帝君聖跡圖志全集卷一》中有關公「詣郡陳言」和「憫冤除豪」的圖文記述。

 關公「斬殺呂熊,憫冤除豪」的身世,與《三國志》記載「亡命奔涿郡」銜接呼應。

 運城是關公故里,同時也是關姓始祖關龍逄的祖居之地。夏朝末期,龍逄公曾被使遣隴西(今甘肅天水)鎮守邊關,因其守關有功,賜為朝中大夫。面對夏桀王貪圖享樂,殘暴無道,龍逄公冒著生命危險頻頻進諫,把繪製有古代先王功跡的「皇圖」展示給夏桀王,奉勸其要像夏朝祖先禹、啟、少康那樣節儉愛民,善理朝政,察納忠言,如其再縱慾享樂,亡國之災就要降臨。夏桀王不聽,反把「皇圖」燒毀,並下令處死龍逄公,葬於運城安邑東北二餘里玉鈎山。龍逄公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因進諫忠言而被殺的大臣,後人讚譽他為「千古忠諫」第一人。

 關姓始祖「忠義」一脈,薪火相傳。關公祖、父先輩,常以《易》《春秋》訓其子,追思慎遠,秉承家學,無不影響著少年關公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正如學者景梅九在《安邑縣誌鄉賢錄》中所雲:「歷敘雲長之祖至龍逄,忠義一脈,英烈如生。」

 解州鎮常平村離鳴條崗舜帝陵不足30公里,少年關公時常騎馬跨鹽湖去舜帝陵拜謁舜帝。迄今,舜帝陵東側建有關公祠,關公祠左側廊坊保存有關公拜舜帝壁畫。右側小院有棵千年古槐,古槐下立有「關公拴馬處」碑碣。過去這裏還立有一通碑碣,現雖難尋,但碑文猶記:「莫問古槐幾多年,關公曾把烈馬栓;不圖枝葉吐新芽,一杆擎起堯舜天。」

 虞舜作為英明的聖君,傑出的賢仁,他行大道天下為公,懲腐惡舉賢任能,行禮樂講信修睦,辦教育教民耘耕以及堯舜禹「禪讓、仁政、孝悌」之懿德,甚而感化著少年關公人生價值觀的形成。

 河東運城,乃是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主題公園。春秋時期這裏統屬晉國,公元前669年晉獻公定都於絳,現今為運城市絳縣。享有早期「忠君」之讚譽的介子推,就出生於運城市夏縣裴介村,死後葬於山西介休綿山。介子推「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儒家評價他為「忠君之典範」,成為我國儒家傳統觀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淵源。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地上還出現享有「義士」之譽的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豫讓。雖然豫讓出生地不詳,但故事發生地卻在這裏。豫讓「吞炭使啞」,伏劍自殺,為主公報仇的故事,成為我國古代史上世代褒揚的「義士」楷模。

 介子推「割股奉君,功不言祿」以及豫讓「漆身為厲,吞炭為啞」等故事,必然也浸潤著少年關公人生價值觀的形成。

 忠義仁勇,是關公精神的核心和載體。關公的「忠」,是一種致力於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精忠、效忠;關公的「義」,是一種囊括了俠義和道義的正義、忠義;關公的「仁」,是一種恪守原則、肯於施捨的博愛、大愛;關公的「勇」,是一種文武兼備、果敢善戰的武勇、神勇!

 香港關公文化研究會榮譽顧問

 山西運城關氏後裔聯誼會終身榮譽會長

 關新剛

責任編輯:朱劍明 河東運城:關公人生價值觀最早形成的地方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