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利用大數據預測Omicron變種病毒在本地擴散情況,指荃灣、沙田、九龍灣及觀塘等多區,將由明日(12日)起至17日變成發病高風險地區。
未來7天的平均發病風險上升。團隊預計高風險地區將會增加,由現時的九龍塘、北角、銅鑼灣、跑馬地、大埔及屯門六個地區,增至包括沙田、九龍灣、觀塘及元朗等11個地區。
理大潘學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史文中表示,研究團隊利用時空大數據平台系統,研發擴展加權核密度模型去預測任何空間位置的新冠肺炎發病風險,當中主要包括確診病例所在地點、確診與發病時間、新冠肺炎疫苗完全接種率、社交距離指數、即時有效繁殖率及每日人口流動的數據,其精準度在未來7日預測準確率超過80%。
香港理工大學潘學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史文中介紹時空大數據平台系統的應用。圖源:香港理工大學
理大模型有早期預測、空間分布和精細三大特點,因新冠肺炎由感染後平均約6日後發病,如咳嗽或發燒,其後再需約4至5日確診及1日後獲得報告,故系統如果能在發病時預測到新冠肺炎於全港的分布,將對疫情控制有幫助;再加上系統把香港劃分為291個小區,便可預測各區域發病風險。
時空大數據平台系統可用於醫療資源分配,建議政府重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史文中解釋,系統會用不同顏色去介定發病風險高低,預測準確率是建基於確診個案是否位於系統預測的高風險地區。他舉例指,系統預測今日屯門、大埔、九龍塘、北角、銅鑼灣和跑馬地為高風險地區,12日荃灣,13日沙田區,14日九龍灣,15日觀塘,16至17日圆朗區的發病範圍擴大。
史文中建議,應當針對這些地區加強疫苗和檢測資源投放,市民應暫時減少這些地區的非必須出行,而系統更可用於醫療資源分配,建議開放聖保祿醫院、天暉路和友愛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他亦高興政府已定於21日重開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時空大數據平台系統預測17日香港高風險發病地區,涉及屯門、大埔、九龍塘、北角、銅鑼灣和跑馬地、沙田、荃灣、九龍灣和觀塘與元朗。
此外,理大系統預測香港假如未在本月7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今日(11日)的預測發病風險將升至0.78;而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後的預測發病風險為0.66,故政府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是有一定正面效果。
研究團隊還發現,全港由1月起駕車出行量已比去年12月下降16.82%、步行量比上月減少19.09%,尤其是星期五和星期六的非通勤出行高峰幾近消失,反映香港市民已主動減少非必要出行,有助舒緩本地疫情。
史文中還提到,系統有進行南非omicron變種病毒株超過12萬宗病例的研究,研究團隊發現南非疫苗接種率即使現時將每天接種速度提升10倍,也只能將總體發病風險降低7.8%。故他呼籲香港市民盡快接種新冠肺炎疫苗,而完成接種兩劑疫苗已超過6個月的市民應盡快打加強針,這對降低城市感染風險有一定作用。
頂圖圖說:香港理工大學潘學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史文中介紹時空大數據平台系統的應用。圖源:香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