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2022年,股市第一個令人深刻的印象就是,美股持續走弱和港股意外走強。
美股走弱,雖然有悖於過去美股持續上漲的形態,不過並不難理解,由於美國通脹高企,美聯儲加息態度明顯轉鷹,市場對於今年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也較為強烈,對美國融資成本影響較大的美國十年期國債息率,近期也升到了接近兩年高位1.87厘,在這種貨幣環境趨緊,而股市估值差不多處於歷史高位,美股將出現調整邏輯上很正常。
較為不確定的是,由於美國實體經濟的空心化,短期難以有較大改變,美國經濟已經越來越依賴強勢股市所產生的財富效應來拉動,因此,美聯儲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容忍股市不振,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而繼續收緊貨幣政策,尚不明朗,美聯儲也未必沒有可能從其目前偏向鷹派的立場上後退。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一些市場人士開始擔心,美國經濟正在放緩,而加息可能導致經濟衰退。
港股常跟跌不跟升
比較出乎市場意料或者說與過往經驗相反的,就是港股自年初以來的意外走強。按過去經驗,在美股、內地A股和港股三個市場中,一般美股最強,其次A股,港股幾乎在每波行情都是包尾。因為港股一向是內地資金和外資的邊緣市場,周邊每有風吹草動,外資常常就沽港股套現,調錢回母國救市,把港股當作提款機。一來二去,港股就變成了「周邊未弱港先弱,周邊已強港未強」這樣的雞肋市場,常常跟跌不跟升,令投資者氣悶。
近年來內地資金流入港股逐漸增多,對港股積弱有些改善,但暫時作用有限。2021年,港股在多種原因影響下,是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股票市場之一,而美股則是一枝獨秀,港股走勢遠較美股為弱。如果這個強弱態勢不變,在年初以來美股走弱,照理港股應該跌得更多才對,但事實上,港股卻走出了一波小升市,成為美股、A股和港股中的最強者,背後有什麼因素支持,值得研究。
我們在去年12月中的博文《港股2022年走勢有望好轉》和今年1月中博文《港股全年低點可能在一季度出現》中,提出港股今年由於有「低估值和寬貨幣」的有利股市組合,走勢有望好轉。不過,由於同樣享受「寬貨幣」之利,且過去表現強於港股的內地A股年初至今表現一般,所以港股的意外走強,看來並非主要是受益於「寬貨幣」政策。
從資金流向上看,年初以來,內地經「港股通」南下流入港股的資金保持溫和流入,並沒有放量大升,不足以成為推動港股上漲的主要動力,因此我們可以大致推斷,由於當前主導港股的兩大資金來源是內地資金和外資,既然推動港股上漲的不是內地資金,那麼推動近期港股上漲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外資。
一般來說,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將會引發資金離開新興市場流入美國,美元轉強,造成新興市場的金融動盪。過去幾乎每次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或遲或早都會造成資金沽港股套現的效果。而從年初以來港股表現看,卻明顯有外資進入港股跡象。也就是說,年初以來,外資不光是沒有像過去一樣把港股當作提款機,沽港股班師回朝,反而是「反過去之道而行之」,增加投資港股的資金,背後的邏輯可能與中美經濟周期不同有關。
過去由於美國經濟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和各種機制傳導,各國經濟起伏常常表現出與美國經濟周期近似,簡單來說,美國經濟好、全球經濟就好,美國經濟差、全球經濟也差。因此,宏觀政策方面也常常相似,作為全球央行的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其他國家也往往需要收緊貨幣政策,於是資金只能流向相對更為安全的美國。
美國經濟增速料減慢
去年以來,由於中國經濟率先走出疫情困擾、恢復正常,經濟周期與美國拉開了差距。在宏觀政策方面,目前美國受制於高企的通貨膨脹率,需要收緊貨幣政策,而中國卻由於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需要放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刺激經濟;在經濟增速方面,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速可能隨政策收緊而逐漸減速,而中國的經濟增速展望卻是逐季上升。
在中美政策一鬆一緊的對比下,隨着中國經濟加速,中國市場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好的投資機會和回報,對全球資金的吸引力增強,部分資金從分散風險、平衡投資回報的角度出發,增加在港股的投資,有其合理性。
如果中美經濟周期不同是近來外資流入港股的主要原因,那麼,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周期的起始上升階段,未來有望繼續保持對資金的吸引力,因此港股強於美股的走勢可能維持一段較長時間。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