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橫琴方案)發布,為新形勢下粵澳合作開發橫琴按下快進鍵。橫琴方案指出深合區採用「共商、共建、共管、澳門主導」的模式,充分體現了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中「一國兩制」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
橫琴深合區要深化分工合作、凝聚強大合力,着力當好經濟壓艙石、當好改革試驗田,走在大灣區以及全國的前列。深合區如今正處於多重國家戰略交匯的黃金發展期,如何搶抓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築好「招商巢」,引來「新鳳凰」?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孫恩光建議要做好以下工作。
制度創新 規則先行
橫琴深合區處於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具有先天優勢。在對外開放的國際循環要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首先就要制定與國際接軌的規則,靠制度的創新來實現。橫琴方案一共有二十九條,明確規定深合區「一條主線」、「四個戰略定位」和「四項主要任務」,對深合區做了清晰的頂層設計。如何將方案落實,形成可執行的、高水平的制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深合區管治團隊深入調研、實事求是、高瞻遠矚地進行制度創新,力爭把深合區建成為制度創新的高地,積累經驗,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體化的營商環境探路。
產研結合 以人為本
橫琴深合區建設起點高、起步晚,人才儲備匱乏。在各地爭搶人才的背景下,深合區須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利用澳門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迭加深合區為澳門多元產業發展提供嶄新空間,為高端人才發展提供新機遇,從而提升吸引人才方面的競爭力。尤其是華裔科技人員在美國頻遭打壓的背景下,澳門和深合區可在承接華裔科技人才方面可發揮更大的作用,補充深合區的空缺。
產業規劃 平台優先
橫琴深合區目前缺乏實體產業,而鄰近的珠海和澳門實體產業基礎也比較薄弱,因此從周邊導入產業比較困難。深合區管治團隊應基於自身優勢條件,對橫琴方案確定的四大產業方向進行深入的調研,特別應對相關行業的細分領域進行研究,以制定精準的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
參考其它地方的產業發展經驗,初期深合區宜重點發展一批具有強大粘合力的平台型企業。以橫琴方案提出的四大新產業之一的生物醫藥為例,為發揮產業平台在促進產學研融合、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加速產業生態形成等方面的作用,建議在深合區設立三大平台:CRO研發服務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資本對接孵化交易平台。該等平台不僅為製藥企業、高等院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硏發過程中提供專業化服務,還可提供工藝開發及優化、新藥註冊、驗證批生產以及商業化定製硏發生產服務,大力促進科硏成果的轉化應用,實現科硏成果產業化。
招商引資 資本助力
目前,單純依靠傳統的土地招商、政策招商等手段已難以奏效,必須藉助資本的力量,以資本招商為抓手,土地和政策作配套的整體招商手段。
橫琴方案規定,中央財政對「增加實體經濟產值、支持本方案確定的重點產業」進行補助。深合區應充分利用該政策設立產業引導基金,發揮資本招商的力量,盡快為深合區引進一批平台企業、骨幹企業,以加快深合區的產業聚集,形成產業生態。
琴澳合作 錯位發展
橫琴深合區作為粵澳深度合作的前沿陣地,雙方應在合作中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澳門作為內地與國際的橋樑,市場化程度高、在法律制度、營商環境方面更為國際市場接受;而廣東一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堅實的產業基礎,豐富的產業生態,完善的產業鏈,在發展實體產業方面經驗豐富。如雙方能發揮各自優勢,勢必會產生巨大的合力,加速深合區的發展。琴澳合作,錯位發展尤其重要,須避免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記者 林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