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對安老院舍打擊巨大,不單照顧者、甚至連廚師也染疫,基層確診者在家隔離也因精神體力不繼煮食艱難,有慈善團體及食物工場為此特別製作只須翻熱的營養餸菜包,送給院舍及以正常價售予確診者,紓解他們的困窘。團隊在送贈行動的第一天到沙田多間安老院舍,院舍負責人都表示,疫情兩個月來所有員工都留宿,沒有回家,工作壓力十分大,極需要多種物資支援,對有團體送贈餸菜包感到很大鼓舞及溫暖。
義工在點算送給安老院舍的各款餸菜包。
餸菜包用上低熱量有營養食材如紅蘿蔔、薯仔,亦規範分量。
放熱水浸熱即可食用
盧思偉(Marco)從事餐飲業,他經營的餐廳在疫情期間停業,索性跟隨教會組織,全情投入在前線派物資,向低收入家庭、獨居長者、確診隔離家庭派送蔬菜、罐頭、即食麵、肉類等。當派送後垂詢確診者還有何需要時,發覺這些物資聊勝於無,原來患者感覺無力、喉嚨痛、發燒,他們已經無精神,但都要在不舒服下煮飯。由此他想到,不如做餸菜包方便他們,放落熱水浸熱便可吃。他隨即找到志同道合者,由找到工場到能生產出街售賣,只是短短兩星期。Marco希望除幫到確診者,也能幫到一些已停工的同業,為此暫時聘用了4人。
雖說這是一盤生意,但也包含慈善元素,工場與慈善團體合作,以25元成本價售出名為「健健餸」的易煮包,由團體派贈安老院舍,初步會派送3000多個餸菜包到約20間安老院舍。有關慈善團體為香港公共營養發展協會,Marco亦是協會主席。協會與青年義工組織「里程124」合作,短時間內就籌到十萬元。該義工組織主席梁靜思說團隊關注跨代共融,不少人都是由公公、婆婆湊大,但在疫情下與他們分隔,有些更是住在老人院,院舍的嚴重爆發令人擔心,因此與協會合作。Marco又指,未來仍會繼續籌款,製作更多易煮餸菜包給安老院舍。
以機器將餸菜包密封。
烹調最後步驟,加入醬汁。
須耐放食材更要慎選
健健餸的總廚為入行30多年的莫偉初師傅,主要在酒樓工作,近來轉做公司飯堂,受疫情影響飯堂業務也已停止。他說,很多同行無工開,在家心情低落,在這個抗疫食物工場工作,收入即使不多,也有一個寄託,還可以幫到受疫情影響人士。至今他與顧問陳小麒師傅(前酒店總廚)、負責人盧思偉等,已設計出約30款菜式。這些餸菜主要是給受疫情影響人士,其中尤以老人受影響最大,因此以食得健康及有營養為要,即有高蛋白質、高纖、多維他命、少鹽、少糖及少油。
由於餸菜包要經翻熱才可進食,因此必須慎選食材,肉類方面,魚雖然營養豐富,但經加工及翻熱後,肉質及味道會全走,所以不會用,而常用的是高蛋白質低熱量的雞肉,豬肉也會用。蔬菜選綠色硬身菜如西蘭花、椰菜,也會用其他蔬菜如薯仔、番茄、紅蘿蔔、菌類等,不會用的菜包括菠菜、通菜、菜心,這些菜儲存太耐會變色及變味,此外豆類也不會用,因煮太久會變漿。
Marco(右)親力親為,送物資到院舍。
院舍員工「閉環」冀社會關注
3月12日,記者到工場看製作過程,之後隨團隊首次到安老院舍送易煮包及其他抗疫物資。團隊要送贈四款餸菜包,包括薯仔雞、素菜(白菌、鮮菇、豆卜)、鹹蛋肉餅及普羅旺斯燉菜(甘筍、西芹、茄子、番茄),合共500包。後兩者已做好,前兩者要進一步加工,將昨天煮好已涼冷的食材入袋,加入醬汁,用機器密封袋口。
獲贈餸菜包的安老院舍共有四間,兩間位於沙田第一城,另兩間位於沙田花園城。義工團隊將物資運送到院舍門口,由負責人聯同員工接收。有安老院舍位處平台,有關負責人說,為減低感染情況,院內員工兩個月來沒有回家,並在平台睡覺,他們希望社會人士多關注安老院現況,並得到多些物資支援,又指即使在正常環境下,易煮餸菜包也很有用,可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期望有關單位繼續製造。(記者 鄭玉君)
頂圖:義工團隊將餸菜包及其他抗疫物資運到院舍門口,由員工接收。記者 鄭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