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 顏汶羽
政府現時透過長者醫療券計劃,資助長者選擇最適切的鄰近私營基層醫療服務。社會上有不少意見認為,政府應擴大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及醫療券使用者的年齡層,以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一直以來,不少人批評香港醫療券發展好像「擠牙膏」,步伐十分緩慢。筆者始終在爭取,希望政府擴大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並逐步擴大醫療券使用者年齡層,增設家庭醫療券,但政府總有千萬個原因說「不」。仔細算來,普通科私家醫生收費中位數大概300元,政府「普通科門診」診金雖然是50元,但政府大約需要再為每名病人補貼400元,但對政府而言,如推行「全民醫療券」,所需成本可能比補貼公營醫療還要低好多,不知道當局是否真有計算過進一步擴大醫療券計劃的成本,再判斷是否應進一步擴大醫療券計劃使用者年齡層呢?
筆者一直爭取的訴求其實好簡單,一是希望政府擴大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至包含住院服務、日間手術程序,以及由廣東省三甲醫院及澳門主要醫院和診所提供的醫療服務,並容許長者使用醫療券購買或租借樂齡科技產品和購買醫療器材(包括助聽器);二是逐步擴大醫療券使用者年齡層,並透過增設家庭醫療券計劃及在該計劃下,每年向每名非長者成年人的醫療券戶口注資1000元,容許家庭成員間互通使用醫療券於預防性、治療性及復康性的服務,以減輕家庭的醫療開支負擔;三是考慮增設兒童醫療券計劃,例如每年向每名兒童的醫療券戶口注資2000元。
疫情期間,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預約困難,基層市民看病都成了難題,這不正暴露出公私營醫療系統不平衡的問題嗎?如要加強公私營醫療系統合作,不妨從醫療券入手,一方面為基層市民就醫提供多一個選擇,另一方面也都緩解公營醫療系統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