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峪關長城關帝廟,六省區參訪團與嘉峪關市政府有關領導一起,展示「走遍天涯訪關公」橫幅。(甘傑 攝影)
二千一百六十多年前,西漢張騫不辭路途遙遠艱險,不懼漫漫戈壁黃沙,從長安啟程,冒險西行,歷經10多個春秋,終於翻越冰雪封凍的帕米爾高原,進入費爾干納,打通了中亞交流的友誼橋樑。
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循着這條絲綢古道向西傳播。隨着歷代帝王對關公的一次次加封,關帝文化一波又一波傳往西域,絲綢古道如今仍保留着厚重的關帝文化遺存。
中國版圖上的絲綢古道主線,大致始於古都洛陽,經咸陽、天水、蘭州、酒泉、敦煌、哈密、巴里坤、烏魯木齊、伊寧。此後出境向西,穿越廣袤的西亞,直至地中海東岸的伊斯坦布爾。
2020年金秋時節,我帶着六省區關公協會會長,赴絲綢古道尋訪關帝文化。在祁連山下的絲綢古道重鎮張掖,我們參訪了深藏在大佛寺內的山西會館。會館始建於清雍正二年(西元1724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會館前,我們向張金多副館長贈送了《五洲中華關帝,匯聚世界屋脊》攝影作品,張館長向來賓詳細介紹了山西會館的前世今生。
次日,我們驅車出城,順312國道向西10多公里,來到張掖管寨村關帝廟。這裏海拔1390米,四周翠柳依依,白楊豎立,無邊無際的高粱地一直延伸到祁連雪山。管寨村關帝廟主任管烽老漢告訴我們,關帝殿堂最早建於清朝末年,七八年前,在張掖做銷售的兒子管超民出資400多萬元,重建了關帝廟。兒子建廟,老子管理,還真是和諧圓滿。這裏每年農曆五月十三做三天法會,農曆六月二十四為關帝慶祝聖誕,是時人聲鼎沸,成為多民族狂歡的盛典。
嘉峪雄關,南望橫亙千里的祁連雪峰,北枕蒼蒼茫茫的戈壁大漠,是12000多公里明長城盡頭。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是朱家太祖皇帝的傑作,關城內存關帝廟、戲樓、文昌閣、游擊將軍府等。
嘉峪關關帝廟位於東城樓下,建於明正德元年(西元1506年),殿堂對面的戲樓,坐南朝北,與廟殿牽手相望,上懸「長城主宰」、「天地正氣」、「氣壯山河」等牌匾,並豎刻楹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奸認當場」。戲樓為清代建築,舊時每逢農曆四月初八、五月端午、七月十二、九月初九等節日,遠近百姓商賈紛紛來這裏逛廟會,看關公戲,關城內外熱鬧異常。戲樓和關帝廟之間的城牆腳下,有一通「威震華夏」石刻大碑,字跡蒼勁,碑面向東,每天最早沐浴絲綢古道的金紅朝日。
登臨嘉峪關遠眺,城南,祁連山雪峰如玉;城北,戈壁黑山默默肅立;城東,工業旅遊新城嘉峪關市歷歷在目;城西,是交錯西去的蘭新鐵路和公路線。大西北深邃、高遠、蒼涼、粗獷的神韻,給人一股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力量!
在嘉峪雄關關帝殿前,我們向嘉峪關長城文化研究院俞春榮副院長贈送了《走遍天涯訪關公》專著,向嘉峪關關城景區總經理查西文贈送了《五洲中華關帝匯聚世界屋脊》攝影作品,參訪團與嘉峪關市政府陪同領導一起,展開「走遍天涯訪關公」橫幅深情合影。
在嘉峪關城樓,香港客商、中菲關帝慈善基金會會長許謀景說:「我老家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回到閩南,我們要聯絡更多的朋友,做更多的善事,讓海上絲路與陸上絲路遙相呼應!」
湖南長沙關公會,是目前全國年輕人最多的關公社團。名譽會長王協輝說:「這次到絲路高原尋訪朝聖交流,讓我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關公文化是超越時空,跨越國度,和睦民族,具有永恒魅力的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富有時代意義。」
湖北省宜昌關公文化研究會會長關洪波說:「關帝信仰已深深融合在各民族心中。我們要更加努力,向廣大民眾多多宣揚關公忠義精神,多做公益慈善事業,為社會和諧作出貢獻。」
湖北省委統戰部原海外中心主任
中國攝影家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朱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