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勞資雙方多年博弈和政府居中斡旋,立法會終於在昨天三讀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的條例草案。根據新安排,政府將為僱主提供25年、共332億元補貼,同時會推行要求僱主儲蓄的專項戶口計劃,用作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並透過「積金易」平台落實,預計取消對沖安排最快2025年實施。長期以來,香港社會就取消強積金對沖一事爭拗不斷,對勞資雙方乃至社會和諧均十分不利,如今政府作出既令商界實際負擔減少、同時有利勞工的方案,無疑是美事一樁。
現行機制下,僱主可利用強積金中僱主供款所產生的累算權益,抵銷僱員的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這個機制之出台有其歷史原因,過往較少受到注視,但自上屆政府提出取消對沖機制以來,勞工界越來越關注打工仔的供款被「沖走」的問題,要求盡快取消這個有違強積金保障退休生活本意的機制。然而,商界對此一直持反對意見,主要是擔心會增加中小微企的營運成本,引發裁員潮。事實上,部分商界立法會議員和香港工業總會便對昨天的表決結果表示極度失望和遺憾。
客觀而言,勞資關係總是存在張力,換位思考並不容易,關鍵是作為社會利益協調者的政府聆聽不同持份者的聲音,增加雙方達成共識的誘因,爭取平衡,從而既保障勞工權益,又照顧商家實際情況。
多年來,勞資雙方曾探討不同優化方案,但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對於僱主的憂慮,政府提供的財政補貼一再加碼,由開始的79億元加到150億元,再到2018年增至172億元,最終推出為期25年、共332億元補貼,而且不會馬上實施新方案,好讓商界有更多時間適應和調整。而對於普通打工仔而言,其勞動成果終於不再需要被「沖走」和受到剝削,可以壯大退休儲備,將來過上相對豐裕的退休生活。
修例草案經歷兩屆政府努力,花了6年半時間才完成修訂,殊為不易,但這並不意味着有關工作就此作結。未來政府還要推動另一法例,推行協助僱主儲蓄、用以支付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專項戶口計劃,以及設立資訊系統為僱主提供25年的政府資助。與此同時,政府也要做好廣泛宣傳教育工作,協助全港僱主了解和熟悉日後的安排。
許多人擔心,取消強積金對沖會削弱香港商界競爭力,這種想法頗有市場,畢竟商界的負擔確會增加。但如果放眼長遠,取消對沖對社會整體福祉屬利多於弊,因為打工仔權益獲得充分保障後,對公司歸屬感更強,工作積極性更高,有助改善企業表現。如果僱主願意從這個角度去想,將僱員視作公司資產而非負累,勞資共坐一條船,那便有助建立更和諧的勞資關係,這對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有百利而無一害。而更重要的是,取消強積金對沖後,社會少了一個爭議點,有助政府集中精力處理其他經濟民生問題。依循上述思路,取消對沖絕不是洪水猛獸,反而有助我們建立一個更美好、更可持續發展的香港,何樂而不為?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