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界心聲】抓住機遇謀發展 良政善治創輝煌

【商界心聲】抓住機遇謀發展 良政善治創輝煌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2-07-14 00:03:1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謝湧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希望香港新一屆政府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

    中國經濟長期的高速增長,極大地帶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也給香港經濟創造了種種機遇。過去幾十年裏,香港數次成功抓住了國家的重大發展機遇,以其自身的獨特優勢積極投身到國家的宏偉發展藍圖,服務國家所需,令香港經濟成功轉型,實現產業提升。

    香港數次抓住國家發展機遇

    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之初,正當外國對中國的開放政策持觀望態度之際,香港的企業家和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紛紛來內地投資。自那時起10年內,香港的製造業為降低生產成本,約90%實現內遷。港企成功內遷的示範效應,加上香港的法制環境和自由經濟體制,令香港成為外資投資內地的橋頭堡,這一角色一直延續至今。截止2021年底,經香港投資內地的外來直接投資金額佔內地累計吸收外資總額的51%,成為內地吸收外來直接投資最大來源地。香港本身的經濟重點則由來料加工逐漸轉型成為轉口貿易為主,後來更發展成國際級的對外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

    1991年內地國企開始實行股份制改革,目的是鼓勵國企到境內外證券交易所直接融資,讓企業接受市場監督,提升競爭能力。1986年新成立的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內地企業境外融資的最重要平台,吸納了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85%。截止目前,港交所上市公司40萬億總市值中的80%來自中資股。近幾年,港交所修改上市條例後,成功吸引了不少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前來香港第二次上市。香港在過去30年幫助內地企業融資的同時,其本身也得到長足的發展,成為全球投資和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成果的重要財富管理平台、全球排名第三的國際金融中心。全世界知名的銀行、證券公司,各式基金、保險公司以及會計、律師等專業服務機構,也幾無遺漏地落戶香港,造就了香港今日金融行業之輝煌。

    2000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隨着入世,我國加大了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改善國內的投資環境,從而吸引全球500強跨國企業前來投資。他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選擇了將其亞太總部或辦事處設在香港,據最新資料,目前在港註冊的外國公司有9049家。他們以香港作為基地投資內地,以及將內地生產的商品通過香港輸往世界各地。因此,儘管香港本地製造業佔GDP之比僅為1.5%,但其對外貨物貿易量卻全球排名第六,其中大量為轉口貿易。

    當前,在全球政治經濟新的大格局下,中美之間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科技大戰。涉及微電子、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醫藥、航太技術等。

    今年七一習主席視察香港期間,還專門考察了科技園。這一方面表明中央對香港科技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希望香港可以在科技領域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深圳及內地其他地方的科技對接,以香港之獨特優勢,服務國家所需。

    樹立香港新的發展觀

    我認為這對香港無異於又一次重大歷史機遇。內地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多年,全國範圍的科技研發投入逐年上升,2021年已佔GDP的2.7%,其中20%來自政府,80%出自企業本身。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研發開支已高達4.7%。香港要搭上國家這趟科創快車,牢牢抓住機遇謀發展,社會各界的齊心努力很重要,良政善治是關鍵。

    在全球政治經濟百年未見之大變局下,國家迫切需要推動產業鏈關鍵環節自主可控,不讓西方卡脖子,我們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關鍵時刻。香港管治團隊要有時代感和緊迫感,要有一個清晰的願景,在「一國兩制」下,樹立起香港新的發展觀。

    內地每五年制訂一個經濟發展規劃,並滾動式修訂中長期的社會經濟目標。香港有必要因地制宜制訂自身的中長期經濟社會目標和各項規劃,並將任務分解到各司局,實行「以結果為目標」的實踐。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就必須應該有港人自己的規劃,用香港小規劃對接國家發展之大規劃。

    香港發展目標確定之後,公務員的執行力是關鍵。香港公務員人數並不少,待遇也不差,應該培訓公務員隊伍對國家的認同感,提升隊伍士氣,調整好隊伍內部工作鏈,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品質。造就一支創新、能吃苦、有執行力的管治團隊。

    香港長期以來奉行自由經濟,行政不干預,產業政策嚴重缺位。令本該支持保護的產業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和保護,重點產業嚴重流失,科研成果無法轉化,研發投入長期不足,大學生畢業後用非所學,造成資源極大浪費,也形成今日香港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薄弱。其實我們必須要明白,產業政策並非計劃經濟之專利,目前美國政府和歐盟國家都有適合自身的產業政策,制訂產業政策是政府不可回避的職責所在。

    北部都會區將是香港對接深圳產業鏈的門戶,切忌先蓋樓後招商模式,更要防止閉門造車式的瞎規劃。我建議,應該以香港多所大學為核心,以創科為主題,以科研轉化(產業孵化)和新興製造業為實體,以服務國家所需為導向,以深港合作為模式。該區最終將聚集250萬人居住,成為青年人的「夢工廠」、國際人才之高地。該區也將是香港再次以自身優勢服務國家所需的又一典範。

責任編輯:高心雲 【商界心聲】抓住機遇謀發展 良政善治創輝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