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 顏汶羽
連日來,香港氣溫持續高企,日前「大暑」更錄得34.9度高溫,打破了1972年「大暑」34.7度的高溫紀錄,可謂酷熱難當。筆者到地盤了解工友在酷熱天氣下的工作情況,然而情況不容樂觀。
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極端氣候持續出現,戶外工作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值得政府及社會各界關注。現行勞工處發出的「預防中暑指引」 並沒有法律約束力,僅能起到提示作用。筆者留意到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早前表示局方正積極研究根據香港天文台的暑熱指數,落實制訂更詳細及具體指引,就此,筆者期望當局盡快推出落實,讓戶外工作者的職安健得到妥善保障。除了解天氣狀況外,預防熱射病的另一關鍵是讓工友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勞福局應該資助企業引入智能裝置,讓戶外工作者能及時監察自己的體徵,當身體狀態出現波動,智能裝置便可向工友發出預警,提示工人到陰涼處休息及補充水分,減少在戶外工作時發生中暑及其他因高溫引致的意外。
此外,勞工處及職安局的「中小型企業掛腰風扇資助計劃」對工友在工作期間消暑降溫確有幫助,有關計劃應該擴闊範圍並加強宣傳。目前計劃只容許每間中小企申請12套風扇,明顯未能照顧到全體戶外工作者的需求。當局應該增加資助名額,並且放寬申請限制,例如容許以個人名義申請,讓外賣送餐、派發傳單等一眾以非受僱形式的戶外工作者均能受惠,減少中暑風險。
在建造業議會的《在酷熱天氣下工作的工地安全指引》中,有關於建造業工人休息時段的建議,建議指在每年5至9月份的上午工作時段,設立15分鐘休息時間,以及恒常設立30分鐘的下午中段休息時間。筆者認為其他戶外工作行業,如清潔、保安、園藝等,都可參考並制訂類似指引,進一步保障戶外工作者的健康。(中新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