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正籌備更多新措施,為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來港上市提供便利;他又透露正同內地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希望將中概股納入「南向通」標的,增加中概股回流的意願。現時有約70%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已來港作第一或第二上市,足見來港已是大勢所趨。期望特區政府和港交所持續進行必要的改革,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吸引更多中概股轉戰香港,這亦有助於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眾所周知,金融業一直是香港的傳統優勢——今年3月底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將香港總排名維持在全球第三位,承認香港在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等競爭領域名列前茅。任何跨國企業都有將利益極大化的先天本能,在美上市的內地企業亦然,既然香港條件如此優越,焉會不紛至遝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國際局勢變化和國家政策均有助香港金融業發展。國際局勢方面,近年美國試圖與中國「脫鈎」,多次出台措施無理打壓在美上市的內地企業,為其經營帶來政治風險。而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無疑相對安全便利,回流這裏上市當是理想選擇。
而在國家政策方面,「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強化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亦重申,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這不啻是派出了定心丸。
事實上,在吸引中概股回流上,香港算是早着先機,預先做了許多針對性的改革:早於2018年4月,港交所已允許採取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新經濟企業在港上市,接納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此後,阿里巴巴、京東、微博等知名科技企業先後赴港二次上市。2021年11月,港交所進一步放寬和降低第二上市門檻,容許同股不同權和VIE(可變利益實體)結構公司選擇直接申請雙重主要上市,無須為了完全符合港交所上市規則及指引而改變架構。
多些中概股來港,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之鞏固有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在港交所掛牌的企業當中,有不少是經營傳統行業的,倘若有更多內地科企上市,必可為港帶來新思維,為香港股票市場增添新活力。再加上早已開通的「滬港通」、「深港通」等,內地和國際市場通過香港連接起來,這樣只會令香港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有增無減。
總括而言,中概股回流既有利中概股本身,也為港創造更多機遇,令香港金融中心的前景更加亮麗。當然,我們的改革不能止步,必須持續調整優化上市規則,為更多中概股來港鋪平道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表示,將研究是否容許未有盈利科技公司在保護投資者的前提下來港上市,一旦成事將令香港金融市場更具融資吸引力。可以斷定,在諸多利好因素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定將更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