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品讀海絲文化 黃埔傳統文化在「用」中「活」起來

有片|品讀海絲文化 黃埔傳統文化在「用」中「活」起來

責任編輯:蔣璐 2022-08-15 19:37:4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唯一越千年而繁盛不衰的港口城市。作為隋唐時中國海外貿易一一扶胥港的所在地,當下的黃埔正深入挖掘和研究海絲文化、軍校文化、香雪文化、創新文化等黃埔特色文化,使更多黃埔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推動黃埔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向縱深發展。為領略黃埔海絲文化風采,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走入南海神廟、廣州海事博物館、深井古村,遙想當年「扶胥浴日」的盛景,祈盼「海不揚波」的千年宿願。

    南海神廟:「海絲文化」寶庫

    在黃埔區廟頭社區,坐落南海神廟歷史文化綜合發展區。這裏不僅有千年古碼頭遺跡,還有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廟,還有近年落成的廣州海事博物館。

    在南海神廟前方矗立着「海不揚波」牌坊前的地坪下面就是清代碼頭遺址,從隋唐起,以扶胥港為起點的「廣州通海夷道」就已經是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而在清代碼頭後面的南海神廟,是扶胥古碼頭的地理標誌。公元726年,因久旱不雨,唐玄宗派遣太常少卿張九齡赴廣州祭祀南海神,此後歷代帝王不斷派遣重臣前來祭祀, 1703年,清代康熙皇帝還用御筆為南海神廟題寫了「萬里波澄」四個大字。

    行走在南海神廟內,作家們猶如進入了一座浩瀚的「海絲文化」寶庫:碑廊及碑亭中立有唐、宋、元、明、清歷代碑刻。屹立在頭門東側的碑刻是唐代大文豪韓愈於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受邀寫下的《南海神廣利王廟碑》千字長文。碑文中的「海事」一詞也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

    在千年南海神廟旁,矗立着廣州海事博物館,置身其中,可以一攬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發展,領略廣州千年商都的輝煌歷史。當下的廣州海事博物館,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輪。它從灣區出發,在黃埔文化高品質發展的「藍海」中揚帆起航,逐夢前行。

    深井村:承載海絲記憶

    如果說千年南海神廟和廣州海事博物館展現了黃埔歷史文化遺傳的保護和傳承,那些位於長洲島上的深井古村則展現了「以用促保」的文化保護思路。

    擁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村,以馳名中外的「深井燒鵝」享譽當下,然而它的興起則與海上絲路緊密相連。這裏原是對外貿易的集散地,村落因海外貿易而富,村裏的建築也因此而華美,具有嶺南風情的青磚大屋、石板街巷比比皆是。

    讓作家們驚奇的是,當年的深井村,很多老一輩的人會說法語。據介紹,深井村曾因被清政府指定為法國海員的休憩地而被稱為「法國人島」。雍正十三年,廣東巡撫楊永斌在向乾隆呈送的奏摺中曾專門提到「黃埔深井村民多會番語,與洋人私自交易」。顯而易見,深井村是我國對外開放、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早的地區之一。

    位於深井村東北部的安來直街,就是建於清末民初的安來市舊址。這條長約400米的古老街巷,兩旁都是舊式排木板門的商舖,硬山頂、人字山牆、灰塑平脊、灰筒瓦、青磚牆……都是典型的嶺南特色建築。這條當年盛極一時的商業街,遍布米鋪、布店、醫館、中藥店、煙館、金鋪、當鋪、五金店……街尾各有牌樓一座,橫匾書「安來」二字,意為此地可確保安全,客商可以安心在此經商。當年商業之繁華,可見一斑。

    始建於1895年的深井文塔,則是深井村文脈發展的縮影,據介紹,這裏因海外貿易而富裕一方,帶動了村裏教育的興盛,小小的村莊在歷史上就出了七名進士,可見一斑。

4.jpg

    南海神廟航拍圖。李劍鋒 攝

    守住文化根脈:以用促保

    如何講好傳統故事,保護歷史遺存,守住文化根脈,留住城市記憶,是城鄉建設和城市治理中的重要課題。深井村秉持「共同參與、共同締造」的理念,在深井古村微改造項目實施過程中,街道成立了由學者專家、社會組織、職能部門、村民共同參與的「深井共同締造工作坊」,探索老舊社區微改造與傳統村落保護之間最大限度的平衡。

    根據深井村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以及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的空間分布,目前深井村已打造了一條以深井碼頭、聖堂山公園和文塔公園為入口,由北往南依次經過安來直街-正吉大街-岐西大街-叢桂西街-中約下街-居安里長約1200米的「歷史徑」,讓這個古老村落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然而,跟其他一些已經「空心化」的古村落有所不同,深井村是一個「實心村」--現有常住人口4300多人。如何活化利用和保護古村落、古建築群?黃埔區長洲島給出的答案是,從村民的民生需求出發,以「用」促保,將歷史古遺存的活化利用常態化、生活化,從而為深井村的發展帶來人氣。

    在古建築的活化利用過程中,深井村首先要把這些古建築「用」起來,再加入運營的內容,實現古建築得到活化利用。

    古樸安靜的古老集市飄散淡淡的中藥香,有著灰筒瓦和青磚牆的古民居裡有書有咖啡有音樂,古香古色的宗祠裏陳列着個人藏品和時裝,古老戲台經過升級改造後加設了燈光夜景……漫步在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的深井村,因為越來越多地被「用」了起來,深井村這個擁有700年多年歷史的古村,再次煥發出了活力。

    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黃埔正以海絲文化、軍校文化、香雪文化、創新文化為主要特色,進行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展現出一個真實、立體黃埔。

    正如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陸春祥所言:「三年前來過黃埔,這次是深入了解黃埔,感覺到這是一片勃動著發展因數的土地,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特別是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生長』給自己震憾。從整體看,黃埔在廣州的發展中,處於前沿位置,在全國也處於發展前列」。

    「這次行訪了很多古村落,感覺黃埔的歷史文化積澱是相當深厚的」,在陸春祥看來,黃埔區的「十古」文化,不管是在思路的疏理,還是保護的成效,都非常好。他認為,「黃埔文化保護投入力度很大,將文化作為開發的動力。因為文化是我們的根,只有文化才能使我們走得更遠」。

    【採風團成員(按照年齡大小排名)】

    蔣子龍: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作為改革文學作家代表,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榮譽稱號。

    陳世旭:中國作協原主席團委員,江西省文聯原主席兼作協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朱小平:著名文史學者、散文家,《海內與海外》主編。

    吳志實: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委員,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原民盟中央宣傳部部長。

    王劍冰: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散文學會會長。

    陸春祥: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頂圖:海神廟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規制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海神廟。

責任編輯:蔣璐 有片|品讀海絲文化 黃埔傳統文化在「用」中「活」起來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