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深圳灣與後海灣

港深地名故事|深圳灣與後海灣

責任編輯:靜文 2022-09-24 22:20:2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作者:程建 深圳市地名學會理事、深圳市寶安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深圳和香港,歷史上同屬一個縣,山相連,海相連,一衣帶水。在深圳市與香港西部交界處,有一片浩瀚的水域,這就是深圳灣。作為一個地理實體,按理應該有一個統一的地名。深圳灣卻因為香港曾被英國殖民者強行割讓和租借等原因,分屬不同的管制,地名出現不同的叫法。

 歷史上,深圳灣原來的名字叫後海,與前海相對,因在縣城的後面而得名。據清代康熙年間編纂的《新安縣誌》記載:「後海,距縣城五里,通於海,自西而東,北接梧桐山,繞護縣城。」流入後海的河流主要有三條。一條是大沙河,在城東北數里,發源於陽台山、丫髻山、董公山等山,流經新圍、大涌等地,二十餘里至白石村,入後海。一條是滘水,也就是深圳河,在城東四十里,發源於梧桐山、莆隔(今布吉)、龍躍頭(香港新界粉嶺)、雙魚嶺一帶的山地,西流曰鉗口河,北出曰大沙河,二支分流,至滘山合流而西,取名滘水,經橫崗山,逶迤四十餘里,入後海。1898年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起,作為租借香港的新界部分99年的界限,從此成為兩地的界河。一條是香港錦田河,主幹流源自大帽山,流經雷公田、大嶺、石崗,流向錦田市以南,在元朗的涌口村以北與山貝河匯合,最後流進後海。

 現在我們常說的深圳灣,就是古時候的後海。它地處南頭半島之東,深圳河在東北的灣頂注入。灣門南起香港爛甲嘴,北至深圳市媽灣下角,方向朝西南,口寬 6.5 千米,縱深 17千米,弧長約40千米,面積約75千米。灣頂水深2米,灣口水深4.2-4.5 米,最深處6.8米。

32.jpg

 1984年後海片區。陳宗浩 攝

 深圳南山區也有一個後海灣,它是深圳灣大灣里的小灣,位於深圳市南山區東北,深圳灣北部。灣口朝東,口寬4.3千米,縱深1.8千米,弧長6.2千米,面積約7.5千米,水深0.4-1.3米。後海灣有一個自然村落,因東臨後海,取名後海村,在清康熙《新安縣誌》裡就有記載。後海村原是一片荒海灘,屬梁德懷所有。後海一帶多為漁民,歷來不養蠔,只以捕漁為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沙井蠔民在後海一帶的養蠔業與當地漁民的捕漁業發生了不少矛盾,當時漁民看到沙井蠔民佔據了不少海面作蠔田用以養蠔。有礙其捕魚捉蝦,便利用晚上偷偷地把蠔田搗爛,把圍養的竹竿拔掉,引起雙方的爭執。後來,直至發展到為此打了一場官司。管轄後海蛇口一帶的官府,出於對當地漁民的保護,下令禁止沙井蠔民在後海一帶開闢蠔田養蠔。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由於梁德懷不願再捲入官司,以急需銀兩的理由,將荒海灘出賣。當時由天后廟司理黃文進牽頭,以義慶堂所存公款100兩白銀,買下此片海灘,沿海漁民在此落腳,逐漸形成村落。1953 年,沙井蠔民向縣政府申請在南頭後海增放石頭養蠔,走上向深海養蠔發展的道路,開啟了寶安縣先進的養蠔方式,後海養蠔稱為樣板。公社化以後,成立後海大隊。據1971年寶安縣調整劃分蠔田統計,後海村有蠔民161人,分到蠔田865畝43丈。1982年,後海村將土地租給外來人員耕種,蠔田開始受到污染。除部分村民繼續養蠔、種荔枝外,多數村民不再種地、養蠔。改革開放以後,引進華絲製衣三廠、冠升表業、旋都服裝公司、巴黎美製衣廠、永捷電子公司等多家企業。1988年開始對舊村進行改造,先後修建後海名苑居、後海統建樓、後海村等住宅區。如今,後海灣填海造地,成為南山後海中心區。這裏緊鄰深圳灣口岸,對外交往便利。規劃佔地面積2.26平方公里,共分為140個小地塊,建築面積492萬平方米,是深圳市城市客廳的重要組成部分。定位以金融、文化、商務總部辦公為主導功能,建設有商業文化發展軸、深圳灣廣場、人才公園等高端優質配套設施。

33.jpg

 開蠔現場,拍攝於2003年。後海股份公司供圖

 深圳灣也曾被稱為深灣,它不是深圳灣的簡稱,是英文Deep bay的漢譯,意思是灣口窄而縱深較大的海灣。1753年,愛爾蘭地理學家、水文學家、製圖師亞歷山大•達爾林普爾(Alexander Dalrymple)來到印度的馬德拉斯,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服務達十餘年之久。他在1754年和1760年對珠江口測量,並製作海圖《中國海岸及附近島嶼》,描繪珠江口東側的島嶼和海岸,註明船隻航行的線路和水深。1840年6月,英艦「復仇女神號」號到達珠江口,參與了鴉片戰爭,繪製《珠江口及其島嶼圖》,已經將深圳灣標註為Deep Bay。1866年,和神父(Simeone  Voionteri)歷經四年繪製的《新安縣全圖》,也是標註為Deep Bay。在香港元朗區流浮山有一條深灣路,與深圳灣大橋相連,它因沿着後海灣(Deep Bay)修建,故名。它的沿途有上白泥村、坑口村、流浮山街市、井欄圍、輞田村、輞田圍、南沙莆、尖鼻嘴等村落。

 1997年7月,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中國地圖出版社編制出版《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圖:香港回歸祖國紀念》,是一幅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地圖,反映了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界用藍粗的虛線表示,我們可以看到深圳界內標註「深圳灣」,而香港界內卻標註「(後海灣)」。2007年,跨越後海灣的深圳灣公路大橋通車。香港為統一大橋命名,沿用深圳所擬含有「深圳灣」一詞的名稱,但「後海灣(Deep Bay)」仍為香港對該海灣的官方名稱。

34.jpg

 海開蚝的場景。吳序運 攝

 香港的後海灣(Deep Bay)過去由於有着來自珠江及深圳河的淡水與南中國海的海水交匯,很適合紅樹林生長,所以當地的漁業(如基圍蝦)和蠔業都十分興盛。早在清代光緒年間,沙井就與香港廈村簽約在白泥到流浮山一帶的灘涂養蠔。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當時的香港政府將包括米埔的香港邊境地區劃為禁區,香港的後海灣除了養蠔業,就沒有任何的發展。米埔及內後海灣濕地是從前村民養殖魚蝦的基圍,廢棄後成為「鳥類天堂」,是中國多樣的濕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米埔及內後海灣濕地(Mai Po Inner Deep Bay Ramsar Site)被《拉姆薩爾公約》列入「國際重要濕地」,為中國第七塊國際重要濕地。物種多樣的生態價值贏得國際公認,至今記錄的野生物種數量超過2050種,並以鳥類聞名中外。

 米埔及內後海灣濕地與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在海灣南北遙遙相對,共同守護着南中國這一片生態,為推進生態文明、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深港的力量。

 頂圖:南山後海灣原貌。吳序運 攝

0地名故事.jpg

責任編輯:靜文 港深地名故事|深圳灣與後海灣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