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9日)上午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出逾百項政策措施。李家超表示,政府會重整醫療體制,目標是由目前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轉向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建設。
李家超指出,本港現時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公營醫院服務總開支比重超過8成,基層醫療則不足2成,資源和壓力嚴重傾向公營醫院。
為改善該現狀,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專責統籌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制訂標準和設立質素保證機制,並在今年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地區康健中心作為樞紐,統籌為市民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與私營醫療界別共同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並協調不同醫療專業,在社區內提供全面、持續、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此外,政府從多方面提升公營醫院服務,包括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醫管局會更廣泛採用視像會診及推出新的藥物送遞服務模式。醫管局會多管齊下,包括增撥資源處理新症,減少病人須輪候不同專科的時間,目標是在下一個年度(2023-2024)把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減少20%。
李家超指,將全力推動本港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未來五年增加約4600張病床和約80間手術室。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會包括「北部都會區」醫院網絡建設;研究立法規定上載更多種類的醫療紀錄,進一步發展「醫健通」成為貫通公私營醫療體系的骨幹系統。
圖源「添馬台」fb
引入外地牙醫護士
設「中醫藥發展專員」
為確保公營醫療系統有足夠醫護人手,李家超表示政府會探討不同方案,包括要求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以及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及護士。
而為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發展,李家超指會強化醫務衞生局中醫藥處的職能,開設「中醫藥發展專員」職位,加強中醫藥發展及政策統籌工作,包括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落實20萬個新增中醫藥門診服務名額;常規化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並逐步擴展至更多醫院和病種,包括積極探討推展至癌症治療;優化「中醫藥發展基金」的運作;推動中醫師和中藥專業人員的專業發展;以及深化香港與內地和大灣區中醫藥協作等。
另外,在促進香港與內地醫療合作方面,李家超指,會與內地合作讓藥物在港註冊、藥物儀器「過河」,參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及其他合適的藥物監管機構發出的註冊證明,讓已在內地及相關地區註冊的藥物,在符合安全、效能及質素標準等方面的嚴謹要求後獲批在香港註冊及銷售,令藥品供應更多元。
李家超續指,會與內地就「港澳藥械通」保持聯繫,讓更多香港註冊藥物和醫療儀器在大灣區使用;並積極研究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港人,使用長者醫療券繳付內地醫療保險費。
老有所養
提升安老院質和量
李家超指,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城市,大部分長者在家庭或政府支援下在社區生活和安老,約4%長者居於安老院。政府會質量並重,改善安老服務,貫徹「居家安老爲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採取不同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及提升安老院質與量。
政府會採取不同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包括明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恒常化,分階段將受惠人數增加50%,由現時8000人於2025-2026年度增至12000人,服務券適用範圍亦會擴展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未來5年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明年第四季把中心服務範圍擴展至退休生活規劃、樂齡科技推廣等。
擴大醫管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明年第三季將每年受惠人數由約33000人增加三分之一至45000人,其中可被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000人增至11000人,支援更多出院長者居家康復。
政府會在未來5年額外資助超過1700名學生修讀護士訓練課程,畢業後在福利界服務最少三年。政府還將全面檢視院舍員工技能及資歷要求,為他們建構專業標準和晉升階梯。
李家超指,政府正以最大力度增加資助服務名額,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20%,即6200個宿位,當中2600個將於明年投入服務。會在合適用地上興建安老院、在公營房屋發展項目預留約5%總樓面面積作安老院等福利用途、向私營安老院買位等。亦會結合市場力量增加供應。
明年起落實多項措施,包括設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和支援專線;增加暫託服務名額和優化服務查詢系統;推動社區為本的照顧者朋輩支援。
此外,明年10月起,「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將恒常化,並提高金額,例如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會由2400元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