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新十條」措施、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後,香港特區政府昨亦宣布調整防疫措施,包括把確診者的隔離期和密切接觸者的檢疫期,從七天減到五天。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天藉出席香港商報70周年誌慶時強調,這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作了恰當調整。他表示,完全理解市民對「通關」的期盼,特區政府將繼續與內地商討,也會繼續密切監察本地疫情,根據實際情況,優化防疫措施,確保一切有序穩妥,向前推進。
不難看出,鑑於新冠病毒不斷變弱,兩地均基於科學原則,實事求是作出相應優化防疫調整,這對各界無疑都是好消息。而香港市民一直期盼的全面復常,特別是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相信已非遙不可及。但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上述目標實現之前,我們尚有許多工作可做,還有空間持續優化抗疫,以夯實復常基礎。
大家都同意,香港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我們之所以在抗疫上越做越好,主因是政府堅持並不斷完善科學精準防控,市民大眾又願意積極配合。當前大家最需要做的,就是繼續深化科學精準防控,避免復常勢頭得而復失。對政府而言,現在應當繼續密切監察疫情發展。儘管絕大多數病例都屬輕症和無症狀感染,但最近連續多日都錄得雙位數字死亡個案,反映疫情的威脅不容輕視。再加上新冠和流感病毒在冬季構成雙重威脅,當局更沒有鬆懈的理由。希望政府不斷優化抗疫措施,提升精準抗疫本領,特別是要通過協調好公私營醫院分工合作,確保醫療系統有足夠收治能力,避免重蹈年初第五波疫情時,醫療資源擠兌的覆轍。
對於市民而言,現在最重要是保持戒備,不要鬆懈。許多人恃着新冠病毒變弱和康復後有抗體,認定疫情不足為懼。思想懈怠是危險的,因為它導致抗疫工作出現漏洞,特別是難以加強對「一老一幼」的保障。事實上,已完成兩針疫苗接種的三歲以下幼兒不足13%,80歲以上已接種兩針的長者不足七成。大家不應忘記第五波疫情導致大量長者死亡,亦不應忽視近日有幾名染疫幼童需接受深切治療。為了早日建立更穩固的防重症屏障,紓緩疫情防控壓力,市民應盡快安排家中老幼接種。
無論是政府密切監察疫情發展,還是市民保持應有的戒備,最終目的是全面復常。過往三年,許多市民無法和內地親友團聚,本地企業家亦難以北上洽談生意,內地遊客幾乎絕跡,這對香港經濟民生都是極為不利的。面對這個問題,治標之道是和內地加強溝通協調,增加健康驛站預約名額;而治本之道則是香港不斷完善抗疫措施,做好抗疫工作,讓內地相信香港不會為對方製造額外傳播風險。這需要香港政府和市民繼續努力。
雖然現階段遠未到完全戰勝疫情的階段,但內地和香港的防疫標準逐漸接近,讓人對復常和通關有了更大憧憬。展望未來,希望大家牢記「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訓,咬緊牙關,勤洗手、戴口罩、遵守疫苗通行證要求,確保一切有序穩妥,向前推進,為復常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