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國際視野】影響中日關係的負面因素

【國際視野】影響中日關係的負面因素

責任編輯:楊眉 2023-02-01 08:15:5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時事評論員 吳幼珉

 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國,日本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國。近些年,兩國相處得並不好,岸田文雄出任日本首相前,有人期待他上任後兩國關係能有所改善,最終期待卻落空了。岸田近日訪問五個G7成員國,主動拉攏一些西方國家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兩國關係惡化有結構性原因,新的消極因素還在不斷湧現,無疑是當前的政治現實。

 錯誤看待中國崛起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進行工業化的國家,及後卻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企圖侵佔和奴役東亞,稱霸世界。世界人民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夢想,但至今仍有許多日本人,特別是政治精英集團認為:一、日本當時成為現代國家後對外擴張符合叢林法則,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人都曾經做過同樣的事情,妄稱日本當年發動戰爭有其合理性;二、日本在二次大戰是被美國和蘇聯打敗的,不是被中國或朝韓打敗的,日本對中國並不服輸;三、美國曾經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才是二戰的受害者。

 窮兵黷武、發動侵略戰爭讓日本失去民族崛起的重要機遇。現在,日本與它所有鄰國都有領土爭議,對侵略中國和朝鮮半島的歷史認識與受侵略國家存在很大差異,不少日本人仍不斷質疑和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與韓國當年被徵勞工和慰安婦訴訟案也沒有結束。

 近些年,日本主動挑起、積極鼓動或參與美國牽頭的反華活動,主要是因為日本視中國崛起為威脅。日本工業化後曾對外擴張,侵略他國;如今日本綜合國力已無法與中國相比,日本便視中國國力持續增長是對日本的威脅和安全風險點。日本頻頻抗議中國在東海的軍事和經濟活動,另外據資料顯示,日本2023財年防衛預算達6.8萬億日圓,是2022財年的1.26倍。

 美日軍事同盟則出現了三個轉變:一是兩國的安全保障戰略覆蓋台灣地區和釣魚台;二是日本在同盟中的角色從原來專責防衛轉變為攻防兼備;三是在武器裝備和人員培訓、部署等方面加強了作戰準備。美國無法阻礙中國崛起,日本阻礙中國發展的圖謀也是徒勞的,但形勢發展表明,中國崛起將不會一帆風順,需要克服許多外部阻力。

 在台海問題上,日本積極配合美國「協防」台灣地區,美國則計劃組建「海軍沿岸戰鬥部隊」,「協防」日本離島與台灣地區。日本明確反對台海兩岸統一,已見諸於其外交和軍事活動,那是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挑釁。縱然中國明白「團結多數反對少數」的道理,舊恨新仇卻把兩國關係推向危險的邊緣。

 甲午戰爭後日本佔領釣魚台;1972年美國把釣魚台連同沖繩管治權一併轉讓給日本。美國此舉獎賞了當時日本自民黨政府在美日同盟中的積極表現,同時也在中日兩國間製造矛盾,從而坐收漁人之利和更好地控制日本。釣魚台自古屬於中國領土,海警船在釣魚台水域執法合情合理合法。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成了中日雙方展示捍衛國家主權決心和能力的舞台,未來一段時間,相關的爭端料將持續。

 日本想做亞洲老大

 日本是一個島國,小農經濟的深耕細作養活了稠密的人口,而頻繁的地震則培養了其海外擴張的野心。近代日本屢屢侵略鄰國,企圖支配亞洲。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文明、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封建社會統治者認為「有德自有人,有人自有土」,重視人力資源,同時「崇本抑末」,重農輕商。雖然多朝實施「海禁」,但還是有許多中國人在朝鮮半島和東南亞地區落地生根,血緣和文化聯繫是當代中國軟實力的重要來源。

 日本人以自己的方式長期與中國較勁,在和平年代成為兩國的隱性矛盾。中國是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的股東之一;而2014年10月中國牽頭成立亞投行,韓國成為創始國之一,日本與美國卻拒絕加入亞投行。日本更不顧中韓反對,執意排放核廢水入太平洋。沉重的歷史包袱、政治和軍事對美國的依賴、與鄰國緊張的關係、相對國力下降等讓日本有心而無力主導東亞和亞洲,但它顯然心有不甘。

 二戰後,美國駐軍日本,能左右日本的外交和經濟政策,日本實際已成為美國的附庸。當前日本的「反華」政策受到美國政府驅使,卻符合日本政治精英的意願。日本盲目跟隨美國政策,積極拉攏西方國家共同針對中國,成為美國對華發動「新冷戰」的幫兇。日本甘當美國「反華」馬前卒,今年5月G7將在廣島舉行峰會,屆時日本的表現值得關注。

 中日經濟互相依賴度高。日本製造業的GDP佔比超過兩成,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卻只有中國的四成。雖然中日「政冷經熱」,兩國在國際貿易和投資市場上的確存在競爭。

 中國過去積貧積弱,日本便肆意侵略和掠奪中國的資源、財富和市場;改革開放初期,日本商品一度充斥中國市場。而在中國實現工業化和進行產業升級的今天,中國充裕的資源和產能則給日本經濟帶來極大挑戰。國際市場競爭瞬息萬變,相信不同的人會持有不一樣的看法。

 整體來看,中日缺乏互信,日本官方近來的表現更可能讓兩國關係雪上加霜,估計兩國高層交往很難在短期內恢復。

責任編輯:楊眉 【國際視野】影響中日關係的負面因素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