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3月13日閉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活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則在閉幕後的首場記者會強調,兩岸同胞一家人,血濃於水,大陸將繼續推進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合作,鼓勵更多台胞台企到大陸來。正是體現了大陸對台釋出明確的促和平、促交流的信息,對台政策呈現務實、緩和的基調。
基本上,習近平在此次全國兩會提及台灣的重點內容與去年中共二十大報告是一致的,屬於基本原則闡述,說明了大陸當前對台政策基調趨於緩和,在一中、促統、「反獨」的框架不變的前提下,更側重防止台海出現「顛覆性」風險,求穩為先。相較於習主席的涉台講話,從政治面向作出概括性表述,李強總理在記者會上的表態則相當務實,較側重經濟面向。李強除了談了中美關係,也回答了台灣問題,體現他對台灣工作仍高度重視,也希望向台灣社會傳遞明確的信息,前半段屬於大政方針的闡述,後半段則聚焦在兩岸經濟融合與交流合作的具體事務。其中,他呼籲「希望台胞台企願意來、融得進(大陸)」,言下之意是延續既有惠台政策,又主張兩岸恢復合作「需要共同努力」。
民生福祉優先
事實上,大陸對台政策有其「硬」的一面,也有「軟」的一面,即使執行層面再有多「軟」,仍須服從一個中國、反對「台獨」的「硬」的一面。若對比去年中共二十大與此次全國兩會,前述的關聯脈絡非常清晰,「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旗幟鮮明,強調反分裂鬥爭、不放棄用武;但在此次全國兩會期間,涉及台灣議題時,在重申既有政治原則的同時,都彰顯了「兩岸交流」的主題。換言之,大陸訴諸的兩岸交流、融合發展以及完善在大陸的台胞權益,均是為了「反獨促統」的目標。
兩岸透過非政治性交流合作逐步建立互信,在經濟上相互依賴,逐漸產生共同體意識,最終台灣民眾樂意接受統一,堪稱是一條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的路徑。值得注意的是,商務部長王文濤在此次全國兩會上與台灣代表團座談時表示,大陸將深化兩岸貿易、產業合作,助力台胞、台企更好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在陸台企可享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優惠,獲得更廣闊市場,促進兩岸經貿健康發展。易言之,大陸對現階段的兩岸關係,是有明確具體的政策進程,那就是「拼經濟」優先。「拼經濟」意味着民生福祉優先、政治分歧擱置,這即可理解,為何大陸近期重啟兩岸協議的溝通機制、密集會見台灣各界基層參訪團、並對蔡當局鬆綁兩岸直航表示肯定的一系列新作為。
大陸積極推動兩岸和平交流
再進一步言,既然和平統一是促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則台灣必然也是民族復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台灣民眾也必然是民族復興的參與者、貢獻者,中國崛起更應讓台灣民眾以「自家人」的身份而感到自豪。這樣看來,其實兩岸問題解決的路徑並不困難,那就是要讓台灣民眾感受到和大陸是「一家人」。至於大陸對台政策如何真正落實「兩岸一家人」?試觀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對兩岸交流溝通採取了十分開明開放的態度,上台迄今密集會見台灣各界人士,不僅座談務實坦誠,而且接觸對象也包括台灣南部、偏綠的基層民眾與民意。如此寬闊的視野與溫馨柔軟的態度,當能確立務實、漸進的對台政策,讓兩岸民眾在開放交流中自然來往,增進彼此的利益聯結與情感聯結,才能創造心靈契合式的統一前景。
總之,從宋濤年初迄今多項積極行動可知,大陸涉台今年應會有較大的作為。習近平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表示,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及統一進程,可見在中共二十大提出「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後,「統一」已非口號,而是紮實的任務。新任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也指出,大陸已進一步掌握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權,重點在促融促統,預計年內推出更多惠台措施,吸引台商登陸、台青就業就讀,則恢復兩岸大交流的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