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談到疫下「超額死亡」,扣除人口老化因素後,香港2020年至2022年較疫前正常基準多了約11000人死亡,三年來即多出約20%。與其他地方比較,香港數字相對較少,包括錄得負數的「超額死亡」,即實際死亡比官方確診死亡為低。
與正常基準推算比較,美國則多逾130萬人死亡,或45%,英國亦多超過20萬人,或40%。亞洲數字相對較少,韓國、新加坡多約25%,而日本則僅多出10%——作為全球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地方之一,日本於2020年死亡人數不增反減。
其中,美英疫情三年的死亡人數,均顯著高於疫情之前,2020年和2021年分別高約一兩成,到第三年雖見回落,但仍多一成左右。反觀亞洲,首年則分別不大,次年疫情影響才漸浮現,第三年則因不敵Omicron疫情,以致死亡人數較正常推算明顯多出一兩成。換言之,「群體免疫」確然令美英更好適應Omicron疫情,代價是初期死得人多;Omicron的毒性雖然較弱,惟因傳染性高,後期終令亞洲失守並帶來大量死亡。
至於「超額死亡」,美國官方確診死亡人數近116萬,而實際死亡則多出18萬人。英國官方確診死亡為20萬人,略低於實際死亡,但是單針對2022年而言,則錄得約15%的「超額死亡」。換言之,美國疫情期間確診死亡或存低估,英國則在去年存在同一問題。亞洲方面,日本、韓國的「超額死亡」亦較 官方統計高出一倍,新加坡官方所錄約1700人確診死亡,更遠低於正常推算所得的額外約6100人離世。(視頻:梁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