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遭遇周邊逆風吹襲,復蘇之路充滿挑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昨表示,預料本港整體經濟或要到第四季或明年才全面復蘇。他指出,受全球經濟情況、供應鏈問題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本港出口下跌,要靠內銷及旅遊服務振興經濟。自通關復常之後,香港成功穩住經濟,並實現逆轉,首季錄得2.7%的增長,結束連續四個季度的跌勢,顯示步入復蘇,這主要得益於通關紅利的持續釋放。然而周邊環境持續惡化,的確會導致本地復蘇步伐放緩,在外貿景氣低迷一時難以改善的情況下,政府有必要考慮採取更多措施,持續地充分挖掘通關紅利,進一步刺激消費及旅遊,為經濟注入更多動能。
通關復常後香港走上快車道,特區政府推出了「開心香港」等系列盛事活動,並通過派發消費券,強力谷內需、谷消費,取得一定成效。旅發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訪港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大致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40%。本港經濟亦扭轉上年的負增長,恢復升勢,失業率則由5.1%回落至3%,市民的收入中位數在第一季上升了2.1%,經濟開始穩步復蘇。
不過,經濟隱憂亦不能忽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坦言,下半年仍面臨地緣政治、周邊經濟兩大挑戰。今年本港經濟增長預測是3.5%至5.5%,最後落在哪一點?要看周邊情況。外部眾多不確定因素持續困擾香港,亦很大可能給經濟復蘇「拖後腿」。統計處最新公布,本港5月進出口按年跌幅分別加劇至16.7%和15.6%,遠遜市場預期,出口更是連續第十三個月下跌,已響起了警號。
周邊環境難料,香港應對相對被動,能做的是在「操之在我」的部分,力拼經濟,強化內生動力,鞏固復蘇勢頭。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相信旅遊業復蘇及消費增長,將成為香港未來經濟復蘇的引擎。相較而言,鼓勵本地消費,加大發展旅遊業,進一步增強本港吸引遊客的魅力,引入更多活水帶動經濟增長,是必要之舉。在恢復全面通關的加持下,本地需求復蘇強勁及旅客訪港明顯回升,令香港早早收穫一波紅利。今年首季度食肆總收益按年激增82%,以金額計是3年多來最高水平;私人消費開支實際按年增長12.5%,較去年第四季加快10.8個百分點。零售業總銷貨價值連續五個月錄得按年升幅,4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47億元,按年升15%,同時亦接近恢復疫情前水平(2019年6月為352億元),明顯起到提振經濟作用。
有聲音擔心隨着時間流逝,通關紅利會消失,這未免言之過早。單說遊客數量,離重回疫前水平仍有很大一段距離,就算如此,餐飲業就已恢復了大約90%,說明通關紅利仍然還有很大的潛能待挖掘。港府及公私營機構將在今年七一推出眾多活動及優惠措施,相信有助吸引更多遊客,以及留住市民在港吃喝玩樂,帶來額外消費動力。除此之外,本港還應想出更多方法,推出更多舉措,讓香港「更好玩」;並積極向外推廣,「搶遊客」,谷旺市道。要持續將通關紅利更好變現,政府和各界仍須多加把勁。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