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顯示,基層中高齡市民的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量表(OHIP-14)平均分為20.9、殘疾人士為19.1,遠高於其他研究中不同社群的相關分數(居於院舍長者是12.9分、居於社區長者是10.1分及18歲青年是6.3分)。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香港老人權益聯盟(老權)及長期病患者關注醫療改革聯席(長病聯),今年3至6月期間,透過OHIP-14調查弱勢社群的口腔健康現況和反映服務需要。調查以電話及網上問卷,訪問132位基層中高齡市民(45至64歲與領取在職家庭津貼或綜援,或每月收入低於貧窮線)和74位殘疾人士(即持有《殘疾人士登記證》的對象,包括身體機能永久傷殘或暫時受損人士)。
社協表示,八成基層中高齡人士,72%殘疾人士,在過去一年有牙痛或蛀牙;65%基層中高齡,58%殘疾人士,在過去一年有牙齒鬆動;71%基層中高齡及殘疾人士,於過去一年有牙齦出血;可見上述弱勢社群的口腔健康問題非常普遍。至於過去一年有口腔健康問題的受訪者中,只有27%基層中老齡市民向牙醫求診,殘疾人士也僅有41%,其餘受訪者則選擇忍耐牙痛或自行處理。
調查還了解受訪者沒有求診的原因,63%基層中高齡及48%殘疾人士表示未能負擔費用,為放棄求診的最主要原因。另外有四成受訪殘疾人士因各種障礙放棄求醫,包括「沒有途徑」佔23%、其他原因(輪椅進診症室困難、過牙醫床困難、照顧者沒有時間等)佔13%、交通接送佔4%。調查對象更包括精神病、聽障、視障、言語障礙、自閉症、智障,有聽力或語言障礙人士,與醫護溝通可能存在障礙,故牙科服務可達性不足亦令弱勢社群求醫無門。
社協、老權和長病聯倡議,各地區康健中心應加入口腔檢查服務,在檢查與評估後亦可轉介有需要市民申領綜援牙科津貼,使用醫療券及關愛基金牙科項目等,提升項目參與率。中心更可針對45歲以上市民開展口腔健康社區篩查活動,為中高齡人士提供每年1000元牙科保健券,資助於私營市場接受牙科服務。
其次,調查發現基層中高齡市民及殘疾人士主要因「治療費用昂貴」放棄及早求醫,而中高齡時延誤治療,長遠開支更不菲。團體因此建議關愛基金牙科項目應放寬年齡限制,為45歲及以上中高齡市民及殘疾人士提供服務,並擴展至在職家庭津貼、學生資助計劃受助家庭和其他通過相關資產審查的基層市民。
第三,應為殘疾人士等特殊社群設立專門的無障礙牙科診所,配備合適設施,並加強相關培訓。當局可參考英國國民保健服務的社區牙科服務,確保所有市民都能獲得口腔保健。
第四,口腔健康教育應具針對性,與相關社區團體合作舉辦外展講座、牙科檢查及簡單治療,政府還應完善規劃,確保人手供應,包括增加牙醫供應及善用牙科衞生員進行基層口腔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