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漢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近日在立陶宛舉行峰會,各界密切關注烏克蘭會否獲接納加入這個全球最大軍事聯盟。一如所料,結果荒謬得令人哭笑不得。峰會公報指出:「北約是烏克蘭的未來……當所有成員國同意而條件得到滿足時,我們就會邀請烏克蘭加入。」條件究竟是什麼卻語焉不詳,甚至連時間表也沒有提供,難怪出席峰會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失望。
北約成立於1949年,是冷戰時期西方國家用來對抗前蘇聯的軍事聯盟。冷戰結束後,已經完成「歷史任務」的北約不僅沒有解散,反而不斷擴張,成員國數量由1949年的12個激增至現時的31個,包括與俄羅斯相鄰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北約本是一個地區性軍事集團,但黑手越伸越長,不斷染指域外事務製造對抗,其擴張野心和霸權圖謀昭然若揭。
俄羅斯是前蘇聯的主要繼承國,接收了大量核武和常規武器,這些都為它提供相當強大的國際影響力。不過,俄羅斯自葉利欽時代的經濟改革失敗以來,延續至近年經濟還是沒有起色,以致俄國人自尊心受挫。在這個大背景下,冷戰結束後北約五次東擴,更是進一步羞辱了普京,促使他以武力反撲。
烏克蘭作為夾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小國,處境無疑是尷尬的。它應在雙方之間保持距離,避免捲入衝突,這是小國的生存之道。可惜,基輔選擇了與北約眉來眼去,最終引發了衝突,這是一個很大的教訓!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我們看不到北約發揮促進和平的作用,反而拱火澆油,激化矛盾,硬要烏克蘭和俄羅斯拼個你死我活。過程中,作為北約龍頭的美國坐山觀虎鬥,自己絲毫無損,甚至還發了戰爭財!
北約對烏克蘭入盟有所保留,可能是擔心此舉會刺激俄羅斯,繼而導致俄烏衝突進一步升級,甚至讓北約直接捲入其中。這種看似為和平着想的盤算,並不能掩蓋北約是俄烏衝突罪魁禍首的事實——若非它多番東擴,黑手越伸越長,這場衝突又怎會爆發呢?澤連斯基還要天真下去,對北約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