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認購私募證券類產品的熱情有所降溫。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截至23日,年內共有8家上市公司合計斥資7.12億元認購私募證券類產品,同比下降約四成。
從策略上看,上市公司對量化策略情有獨鍾,8家私募管理人中,3家私募管理人的核心策略為量化CTA策略,還有2家私募管理人的核心策略為股票量化多頭策略。
金信諾日前公告稱,已與海南盛冠達私募基金、招商證券簽訂《盛冠達弘盛10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合同》,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5000萬元認購盛冠達弘盛10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公司在斥巨資認購私募遭遇問詢後,很快收回了投資款。
6月14日,隆鑫通用以自有閒置資金7億元購買華睿千和發行的期限為一年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基金合同》於6月15日生效,並經董事長審批,於當天支付了合同項下全部7億元申購款。
上交所迅速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相關部門立即採取積極措施,最終追回了由董事長擅自「劃」出去的7億元。
最近幾年,部分上市公司通過投資私募獲利頗豐,如柘中股份2021年中報淨利潤因此暴增逾92倍。當然,也有上市公司投資私募產品踩雷。如2018年,國民技術投資的前海旗隆失聯,導致公司出現巨虧;2019年,上海洗霸、中原內配、四方達等公司踩雷了同一家私募產品,導致相關公司股價一度大跌。
「投資私募只是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賺取財務收益的副業,做任何投資都應做好風險評估。」東部一家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鮮明,百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產品業績顯示出巨大分化,首尾相差31個百分點。(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