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创作的报告文学《木棉花开》、《摇着轮椅上北大》、《山生》、《我的中国梦》等享誉全国。
前不久,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春雷创作的报告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由新华社播发,该文情感深厚,感人至深,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4月27日,作家李春雷的另一部新作——长篇报告文学《善行启示录》作品研讨会在北京现代文学馆召开。何建明、阎晶明、张胜友、杜金卿、雷达、胡平等有关领导和作家、评论家对作者李春雷表示了祝贺,同时围绕报告文学的担当精神及该文体的文学性和新闻性等话题做了深入探讨。
报告文学是文学战线的“轻骑兵”,总能最敏锐、最及时地抓住并反映时代的巨变。《善行启示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版)秉承这个传统,迅捷地以文学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解读和思考。该书围绕“善行”这一主题,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等方面,选取28个道德模范的故事,以文学的描写和理性的剖析,探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书中28个故事的主人公,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警察,其中的“最美儿媳”为公爹献肝,“最美女孩”赡养“盲人四兄弟”,“最美女教师”在交通事故中救了学生自己却重伤瘫痪。作者通过讲述普通人的善行义举,书写了人间正能量。
当前的文学界存在着搞文学“自娱” “个人化”写作的声音。可贵的是,众多报告文学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清醒地坚持着报告文学是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文体。本次研讨会上,与会者再次重提报告文学要有“担当”,呼吁能涌现更多的关照社会现实、反映时代心声的优秀报告文学。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认为,报告文学要有思想性,理性。他称赞李春雷在这部作品中能够把很多理论、很多概念说得有血有肉。作者运用自己的语言,把描述的事件给予引领,这样就达到一个对事件本身的超越。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祝贺李春雷写出了又一部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都非常重要的作品,“书中28个故事都是小的故事,都是些平凡的人物。但这些平凡人给我们的触动很多。李春雷能从新闻事件小人物里面提炼出大的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报告文学所处生态环境随之改变,也对作品创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一部分报告文学沉沦、媚俗、迎合。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丁临一觉得《善行启示录》是传递温暖,弘扬大爱的书。“在一个社会里面有很多善行也有很多恶行,但现在是眼球经济,放眼看去,人们似乎更愿意去写的或者网络上充斥的,往往是恶行比较多 。”他从这个意义上看待李春雷选择写善行是一种知难而进,行为值得称赞,“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报告文学作家,做这个工作非常有价值。”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白描称自己现在情绪很燥,被一些不好的情绪所影响,“现在有点恐惧网络,上网浏览一遍,几乎到处充斥着负面消息,譬如城管打小贩,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等等。”看了《善行启示录》他很感动,觉得“需要这本书” 。《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室主任刘琼说:“一个作品首先要表达作家的趣味和他的追求。这部书的趣味是高尚的。” 《长篇小说选刊》主编顾建平说:“近30年来,中国法治建设日益完善,但法律不是万能的,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做出道德选择。《善行启示录》用正面榜样感染读者,为道德模范立传,有利于扩大社会善行的影响。”
优秀的报告文学除了要有思想性、新闻性,还要依靠文学性去打动人、感染人。这一点,本书作者及与会评论家并无异议。李春雷介绍自己在内容编排上用心良苦,“这里边28个故事,我不是随意选择的,包括社会公德、家庭道德等几个层面,力图较全面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从创作态度上,我是认真的。”与会评论家也看到了作家为使作品“好看、好读”,在创作中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索:试图将故事同理论解读融为一体,把所涉及的人物作为对善行的诠释和论证,等等。这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让读者能从中体会到真善美的力量,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由种种“善行”获得启示。但与会评论家认为作品还具有可提升的空间,比如深入挖掘典型人物,呈现更丰富立体的故事;在新闻素材的客观性与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些都有待于作家在今后创作中进一步思考、完善。
李春雷感谢这次“真诚的研讨”,表示“要创作更多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当然,这也是所有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家所一直推崇并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