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孩子接受不同于国内的教育,中国父母各显神通,投资、买房,甚至移民国外。与中国学校相比,外国教育真的如此不同、值得推崇吗?经济参考报驻东京、奥斯陆、纽约记者有的结合自己孩子的亲身经历,有的走访留学国外的中国孩子,为读者一探究竟。
日本:保育园不教课程讲规矩
5岁的女儿不久前学会骑小自行车,一有空就出去骑。有一次骑到一个小路口,她很麻利地刹住车,往右看一眼,再往左看一眼,确认没车才往前骑。
我有点好奇,问她这是谁教的。女儿说,是警察教的。再问下去,原来是女儿所在的保育园有次请来辖区警察,给幼童们讲交通安全。
警察都讲什么了?我来了兴趣。女儿认真地告诉我,警察说,皮球跑马路上不能出去追。还有,过人行道绿灯开始闪,已经走到马路中间就加快走,还没到马路中间就退回去。
女儿在东京上保育园三年多了。但凡有人问,你孩子在日本的幼儿园都学什么了,我就很茫然———印象中保育园什么课程都不教,基本整天就是玩。但是,从女儿越来越懂事,做什么事都知道规矩来看,似乎学到了很多。从女儿放学后的闲聊中还慢慢得知,保育园不时地请来警察、消防员、医生讲解各种安全常识。
在日本,保育园和幼稚园有一定区别。以公立园为例,幼稚园由文部科学省主管,接收3岁至学龄前儿童,一般幼稚园都会教些识字等课程,更接近国内的幼儿园。保育园则接收零岁至学龄前儿童,由厚生劳动省主管,主要功能是解决双职工父母的育儿后顾之忧,当然也兼顾一定的教育功能。
从女儿所在保育园的实践看,这里的学前“教育”更侧重动手能力、儿童人格培养、集体意识、传统文化和习俗熏陶(七夕、敬老日、女孩节和男孩节都有活动)、户外活动,以及上文提到的社会规矩和基本礼节。另外,出于日本的特殊国情,保育园每年都举行地震等防灾演练。女儿也因此对时不时的地震晃动颇为淡定。
日本每年的新学期从4月份开始。不久前,女儿升入最高的5岁班。保育园开了一个家长会,简单介绍了新学年主要活动安排和“教学”目标。为便于直观理解,现摘录保育园制定的部分“一年目标”:
增强自主行动能力,端正基本习惯和态度,为小学入学做好准备;
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体谅对方的心情;
通过游戏积累经验,体会努力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自信;
接触各种食材和尝试料理方法,对味道和饮食产生兴趣,认识到营养平衡的饮食对身体健康必不可少;
接触大自然,培育好奇心,探索心……
5岁班还开始培养孩子的公益心和责任感。从新学期开始,5岁班孩子每天早上要两人一组轮流值班,负责统计全园孩子的出席和午餐用餐人数,并把统计单子向园长汇报。
值班孩子不能迟到,否则会影响统计,耽误后勤备餐。女儿很上心,每次轮到值班,就催着我们早早起床,早早赶往保育园。
这大概也是保育园教育目标在女儿身上的一种体现吧。
挪威:不太在意学生成绩高中生已独立
□记者 李国荣 奥斯陆报道
四年前,儿子离开上了几个月的北京四中,随任来到挪威首都奥斯陆。他在这里先插入一所初中设立的专门挪威语班学习八个多月。第二年通过一所高中的数学和英语测试后,他进入全英语教学的国际课程(IB)班,两年后毕业。如今,儿子已被挪威一所大学材料专业录取,正在读大一。
对在国内成绩较好的中国学生而言,考试成绩重要性的下降乃至消失是挪威教育的显著不同。在中国,学习成绩是学生的“命”。儿子的成绩虽不算最好的,但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比较靠前。我对他的学习抓得很紧,他自己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在北京的时候,每天吃过晚饭推开碗就开始做作业,一屁股坐下去做到晚上十点半是常事。
到了挪威,放学早了,下午三点不到就回到家。作业基本上就是书本上那几道题,做完了事,没有各式各样的补充练习册。这些东西学校不发,外面书店也没得卖。一学期考一次试,没听说过有单元测验。
在国内,学生在老师、学校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多半由成绩决定。成绩好,什么都好。儿子说,挪威老师不太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这让他一时找不着“北”,多少有些失落。
挪威学校的老师也很少点名批评学生。只要不迟到,不缺课,不捣乱,谁都是好学生。学期结束,也没有“三好生”等评选这些事。
作为一个中国家长,我总想了解儿子的成绩排名,却始终未能如愿。在挪威,考试成绩不会通知家长。家长要查,需要孩子书面授权。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
儿子说,在挪威学校,考完试,同学之间很少对答案,也不互相打探其他同学的考试分数。当然,由于相信儿子的底子和学习能力,我没有太多的担心。反正,在挪威上大学,也没有高考这一说。
挪威的高中教学跟大学差不多。进入高中的学生就是成年人了,家庭和社会都把他们当作成年人来对待。
国际课程的学生要修6门课:英语(算母语)、数学和外语(任意一种即可)是必选课,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经济、社会和历史是选修课。选修课要求文理搭配,两门理科和一门文科或者反之亦可。
儿子外语选了挪威语,选修课选了物理、化学和经济。对他来讲,数理化问题不大,难度较大的是英语、挪威语和经济。这些课程都要写Essay(小论文),过几周就要写一篇,一直颇具挑战性。
淡化考试成绩、班级管理似有若无、尊重选课自主性以及给予国家资助……这一切都立足于挪威视每名高中生为独立个体的出发点,致力于培养他们成为自立于社会的独立个体。
美国:培养偏才注重发挥学生特长
□记者 李大玖 纽约报道
曲漪蓝在高一下学期离开北京161中学,到纽约森林小丘中学读书,现在已是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大二学生。她感觉,中国教育更像强制性灌输,美国则重在培养个人素质和兴趣、独立自主精神和创造性。
“国内读高中是老师拿鞭子赶着你学,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为谁学习。在美国是放羊,不学习、不交作业也没人管,”她说,“学校不会为你组织高考复习,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曲漪蓝认为,中国式教育有利于约束自觉性差的孩子,美国教育有利于培养精英。“很难说哪一种教育更好,要看个人吧。”
范思捷与曲漪蓝感觉相似。她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在美国读了三年高中。她认为,国内更重视基础教育,每个学生在初、高中都会接受系统、全面的基础教育,文、理各科基本功扎实。
“美国教育更注重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因材施教,给了学生更多适合个人的学习机会。中国培养全才,美国培养偏才。”
与美国同龄人相比,中国孩子承担了更重的学习压力。生活在纽约的张荔照顾过四位从中国来到美国读高中的侄儿、侄女。“中国高考一考定终身,对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她说。
国内学校几乎每次考试都公布分数、排名,张荔的侄儿、侄女成绩不是很好,在国内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在美国,“成绩是个人隐私,家长可以到学校网络上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排名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安排”,她说,“老师平等对待所有孩子,不能歧视成绩不好的孩子”。
这与大学入学标准多样化不无关系。大学录取学生享有较高自主权,不仅看学习成绩,还看参加社会实践等多方面情况,高中平时成绩几乎与大学入学标准考试一样重要。
曲漪蓝说,从9年级(相当于初中三年级)开始,升学成绩就是多项指标加权,包含:考勤(10%)、平时作业(30%)和各种考试成绩(60%)等等。老师对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和每一次考试都有详细记录。
为了在大学入学标准考试(SAT)拿高分,曲漪蓝暑假上了三个月的辅导班。“学校辅导员会给我们推荐很多参考书,自己做各种练习,”她说。此外,她还在课余时间参加了数学小队、打鼓队,到养老院和幼儿园做义工、给老人和孩子讲故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