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中国电影的“中国风格”

2014-05-23
来源:人民日报 仲呈祥

  中国电影的“中国风格”(文艺观察·关注国产电影④)

  ——从吴天明的创作遗产谈起

  中国电影当然也必须多样化,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不能放弃。时下有些电影作品,或者鹦鹉学舌,照搬别人的模式;或者盲目追捧票房,罔顾文化责任,缺乏对电影“中国化”真正深入的思考

  一生与中国新时期电影结缘的著名导演吴天明前不久去世了,中国当代影坛陨落了一颗魅力之星。近日重观他留下的最后一部、也是凝聚着他一生心血的作品《百鸟朝凤》,百感交集,思绪联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的民间艺术往往蕴含着一方民众代代相传的宝贵文化基因,表达和传递着整个群体高度认同的价值观念、伦理准则、精神情操。《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既简单平实又极为精彩的中国乡村故事: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焦三爷老了,急需培养接班人。挑谁?培养谁?怎样培养?如何率先垂范?吴天明用他从30年前的《人生》就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中国特色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朴实无华地为观众讲述了这样一个地道的中国乡村故事,深沉、精准地传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年届古稀的吴天明为何在“从心所欲”的晚年创作中钟情于焦三爷形象的塑造?风格即人,有时候从作品主人公的身上能看到创作者的影子。可以说,焦三爷形象上熔铸着吴天明对人生、对艺术、对电影的深切感悟,熔铸着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熔铸着他与底层农民的血肉真情。

  焦三爷百里挑一选接班人,为何独独相中了游天鸣?他看中的一是“德”——拜师第一天,见父亲慌忙中摔伤,天鸣不禁落泪;火灾中他想到的也是先替师弟把唢呐抢救出来。二是“艺”——不怕日晒雨淋在湖畔用竹竿吸水苦练基本功的“韧”劲,对唢呐艺术的痴迷。尤为可贵的是,焦三爷践行并传承着的道德伦理观,在天鸣身上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金庄的村委会主任故去时,子女跪求焦三爷吹“百鸟朝凤”送行,并诱之以利:“钱不是问题。”他坚决拒绝,字字铿锵:“这不是钱的问题。”相反,当年打过鬼子、剿过土匪、修水库又砸断了几根肋骨的窦老英雄去世了,焦三爷坚决主张天鸣去吹“百鸟朝凤”,他说:“别盯着钱,盯着唢呐。”他卖牛为游家班添置新唢呐,天鸣病了后他又抱病亲自为窦老英雄吹响了“百鸟朝凤”,直至口吐鲜血倒在现场。

  《百鸟朝凤》从表层看,写的是“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植根于民众生活中的民间文化,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影视作品在这一课题上大有可为,关键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艺术定力,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和创造性转化,同时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真正结合起来。这样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不仅是中国电影的收获,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大有益焉。

  遗憾的是,吴天明这样一部呕心沥血的封箱之作,却遭到了某些人投以“太陈旧、太传统”的不公正的批评和市场较长时期以来不公正的冷漠,以致吴天明生前未能目睹作品与广大观众见面。公正地说,《百鸟朝凤》坚守的,正是一条与《人生》《老井》《变脸》《首席执行官》等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深化现实主义的电影发展道路。这正是吴天明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的现实背景下,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效颦的“西化”鼓噪,依然葆有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的体现。

  中国电影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现实背景,因而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创作风格和发展道路。上世纪40年代,以《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乌鸦与麻雀》《小城之春》等为代表,中国电影引起世界瞩目,形成了进步电影创作传统;新中国诞生后,以《女篮五号》《青春之歌》《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等为代表,又形成了红色电影创作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以《人生》《牧马人》《野山》《黑炮事件》《人到中年》等为代表,更形成了深化现实主义的电影创作传统。上述传统,无一不紧贴现实,有深切的社会关怀和文化情怀,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创作传统。《百鸟朝凤》正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的电影创作的成果。行笔至此,我不禁想起了电影美学家钟惦棐对吴天明的评价:在电影创作题材“集中在山明水秀、月白风清,而又是财源茂盛之区”时,他“已不满足于时尚,而企图和自己的乡土联系起来,从中开拓出中国银幕的新境界”。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西部电影”创作的缘起,也是中国特色电影道路的一部分。

  中国电影当然也必须多样化,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不能放弃。时下有些电影作品,或者鹦鹉学舌,照搬别人的模式;或者盲目追捧票房,罔顾文化责任,缺乏对电影的“中国化”真正深入的思考。这就更加彰显吴天明及其《百鸟朝凤》的美学的历史的价值。对这份沉甸甸的遗产,中国电影人理应继承。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