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不應為削客而削客

2014-06-11
来源:香港商报

  本港有關調整自由行政策的討論日漸升溫,不過社會尚未有具體共識,零售業卻率先響起了警號,先是4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值較去年同期大跌9.8%,創2009年以來最大跌幅,其中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品的銷貨值跌幅接近四成,雜項耐用消費品則跌兩成二;后是在剛過去的端午節三天假期,來港內地旅客人數下跌2.5%,扭轉過去3年每年都有約兩成或以上增長的情况。

  雖然消費額下降是否與自由行有關,以及內地游客是否開始對來港消費卻步,看一時數據或許難以作出判斷,但可以確定的是,若零售持續收縮,赴港游客不再,那麼一定會對香港經濟帶來負面影響,除了營商困難外,基層市民亦須承受苦果,面臨打破飯碗的風險。在削自由行說易行難的情况下,繼續聚焦在削減多少人數,港人願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等議題,必將出現各說各話的局面,爭拗不止,難凝共識。

  源頭減人是下下策

  財爺曾俊華在網誌上表示,社會在思考自由行這個課題時,應求取平衡,既要考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也要顧及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更不要破壞香港多年辛苦建立的「好客之都」形象。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削客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是迎合民情?是削一成,還是兩成,亦或是五成乃至最極端的全減,相信都會有人表示支持,商界的想法應正好相反,最好一個都不減。這種討價還價的結果,只能得到一個「雖都不滿意,但勉強可以接受」的方案,暫時回應「迫爆」問題引發的民怨,紓緩一下緊張狀况,商家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將討論限定在削減多少客人才能達到平衡,是為削客而削客,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權宜之計,問題不會因此而解決。

  許多人強調,香港容量有限,在接待能力未相應增加之前,減少旅客來港,以免付出巨大社會成本,這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但如果沒記錯的話,增加旅游資源,擴大服務設施容量的說法,在本港可是說了很久了,包括再造數個商業中心,如東九龍等,增加商舖供應,既能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也能開拓就業機會,帶動區域發展;釋放邊境土地,在新界靠近深圳的地區興建大型購物區,借以分擔市區熱點的壓力;放寬活化工廈申請限制、加速興建酒店擴充接待能力;發展大嶼山作橋頭經濟區等;這些提議最終多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或「決而難行」。

  社會上的一些討論,不是對接待能力飽和窒礙本港經濟旅游發展的檢討,而是着眼於抱怨游客太多難以承受,以至於最終要選擇「源頭減人」的下下策,實在是香港的悲哀。

  應推旅游業擴容項目

  隨着內地經濟的發展,周邊國家和地區如韓國、日本、台灣、星馬泰等均想盡辦法吸引內地游客,近在咫尺的深圳購物環境與本港差距也逐漸縮小,香港旅游業面臨着巨大的競爭壓力,與其對內地游客「愛恨交織」,小心翼翼尋求合宜調控措施,不如凝聚社會合力,讓上述提議很久的社會整體和旅業擴容項目,獲得實質性進展,以正面應對自由行的需要。

  如果繼續陷在「將內地游客來港視作負擔,又不能不要」的思維里考慮問題,那麼社會的討論就會跑偏,令內地游客產生香港對其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印象,長遠損害本港形象,必然導致內地游客對香港望而卻步或轉投他處,政府或民間今日待客勉強「處處設限」,他日要再靠此推動經濟發展,將變得舉步維艱,屆時后悔恐怕都晚了。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