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马湾逍遥半天 细味隐世渔村

2014-07-03
来源:

   观私塾 赏渔排 看棚屋

 
  马湾逍遥半天 细味隐世渔村
 
  【香港商报讯】记者周骏报道:马湾大部分渔民、原居民现时搬入千篇一律的新村屋,渔村棚屋亦被政府收购另作发展,然而,游人到马湾旧码头海滩暂时还能看到「人去楼空」的棚屋、美经援村等旧式建筑,而保留的渔村渔排、天后古庙,及反映原居民生活的芳园书室、马湾古蹟馆等,游人仍可以慢慢欣赏。
 
  游人如乘尅巴士在基慧小学站下车後步行约5分钟至田寮村,以10元门票进入芳园书室,了解整个马湾原居民和渔村生活变迁历史,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免费得到一份马湾导赏图。导赏图清晰告诉游人从芳园书室出发,经马湾渔排、美经援村、马湾大街、无叶井、汲水门、九龙关、梅蔚石碑、镇流碑、天后庙、棚屋、避风塘、红树林、麒麟石、挪亚方舟及马湾公园古蹟馆,这样游人不会走冤枉路。
 
  芳园书室中西合璧建筑
 
  提起芳园书室,其历史追溯到1900年前「陈氏书斋」(乡村私塾),即传统的「卜卜斋」,现时的书室为1920至1930年代重建,由圆玄学院以租赁形式管理。据该院营运经理蔡俊杰介绍,书室为一座楼高两层长方形中西合璧建筑,屋顶为中式设计。其仿照当时市区唐楼建筑,屋梁则为西式设计。书室前设计一个小型花园,增强建筑的空间感,而花园左侧是细小砖屋,整个书室由矮砖墙所围,由围墙拱门进入书室,因建筑独特风格而被政府列为三级建筑物。该书室设有两个展览厅,其中一个展厅透过文字、图片、互动游戏,电动沙盘等方式,向游人讲述马湾变迁,另一个展厅则介绍马湾渔村特色及传统渔民生活,此外亦透过视像反映建筑特色及整个保育和活化过程。
 
  坡下游美经援村怀旧一番
 
  游人用半小时参观芳园书室,按照马湾导赏图指示,沿着蜿蜒小径来到分叉路口,再沿着旧码头、天后庙标志路牌行走,又到一个分叉路口,沿着右手山坡「前往渔村」标志路牌爬坡,见到「伯公土地」,顺山坡至坡顶见写有「马湾渔民村公所」、「马湾渔业权益协会有限公司」招牌的平房,沿山坡铁栏外望石仔湾大片渔排,下坡便见到昔日的「美经援村」渔村。该村由美国经援协会捐资於1965年所建,共有24间屋宇,为渔民提供住所。
 
  马湾渔业权益协会主席黎德全忆述,马湾渔村姓氏有黎、梁、冯及郑,其中,黎姓占多数,他太公早年由广东迁移马湾,而渔村最兴旺於80年代,捕鱼业发展不错,当年渔村有百余户,200余人,但2000年香港城市发展,大量填海及海水污染,影响鱼类生长和捕鱼业,现时只有部分渔民从事捕鱼、养殖水产,美经援村渔民亦早已搬入「马湾渔民村」,一些渔民则搬到岛外私楼、公屋居住。
 
  九龙关 清朝阻查走私鸦片
 
  离开美经援村,沿小径到马湾大街所见,街旁两边石屋已被政府收购,向左侧走见到海边公众码头,马湾大街村村公所,在马湾乡委会更见到於光绪23年7月竖立的「九龙关借地七英尺」石碑。据记载,「九龙关」是清政府在马湾设关,阻查汲水门水道走私鸦片,但建关口时掘地开路,引来村民不满,双方最後和解,村民借地七英尺於关口之用。附近的梅蔚石碑则被榕树所围,其典故众说纷纭,不必多说,只当到此一游吧了。
 
  别过马湾乡委会,向前行见「马湾汲水门」牌楼及公众码头,这一带可望到汲水门大桥、浅滩中华白海豚塑像,由公众码头更可眺望对面渡头,只见三口之家游人坐於渡头上悠闲自在。由码头沿马湾大街右转至天后古庙,其古庙保留咸丰光绪年间的匾额,缉私拖船的捐献,反映清朝税关历史,而今时成为岛民拜天后娘娘之地,而古庙广场早已不见渔民晒虾膏,却还能看到晒咸鱼。
 
  浅滩棚屋人去留空堪回味
 
  沿着马湾大街继续向前走,便见棚屋於浅滩而建,现时人去楼空(入住渔民新村),棚屋虽是破旧不堪,却是昔日渔民水上生活的写照,随着政府收购,以後,这样的棚屋愈来愈少了,游人趁着尚未拆除之前,可以多来看看。沿马湾大街看到昔日的无叶井、避风塘及红树林,再沿珀欣路到主题公园挪亚方舟参观,於泳滩餐厅用餐,观青马大桥後,再於马湾公园古蹟馆观古砖窑後,半天时光就这样消磨。
 
  马湾交通资料
 
  巴士 NR330:青衣机铁站C出口至马湾珀丽路
 
  NR331:荃湾铁路站B2出口至马湾珀欣路
 
  NR332:葵芳新都会广场至马湾珀丽路
 
  渡轮 中环2号码头至珀丽湾
 
  芳园书室开放时间表
 
  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下午5时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上午9时至下午6时
 
  地址:荃湾马湾田寮村
 
  电话:2870 1330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