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優待老兵的人道與國道

2014-07-14
来源:香港商报 杜洁菡

   每一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日前后,呼吁為「國民黨抗戰老兵」正名、「給國民黨抗戰老兵以應有尊嚴」的報道便會鋪天蓋地而來。越來越多人站出來為老兵的權益奔走呼號當然值得肯定,但特定的稱謂卻總讓人感到格外刺心。

  客觀而言,「國民黨抗戰老兵」是一個帶有海峽兩岸敵對年代印記的稱呼,這個詞語頻繁出現,既反映出該群體的現實處境之困,也反映出主流輿論仍未跳出按黨派和政治立場劃分英雄的陳腐窠臼。畢竟,「七七盧溝橋事變」引發的不是國民黨與日本之間的「黨國」戰爭,而是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民族」戰爭;那些出生入死的英烈,不是國民黨或蔣介石個人的「家丁兵」,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為國干城」。所以,「國民黨抗戰老兵」的準確稱謂應該是「國民政府抗戰老兵」。

  構建國家共識

  值得慶幸的是,即使細節處理還不夠周全,呼聲引發的關注和政策實惠已在與日俱增:去年7月3日,國家民政部一紙「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保障」的政策,廣獲稱赞;今年7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七七事變」77周年紀念儀式,并和國共兩黨的抗戰老戰士及少年兒童一起為「獨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這是1949年以來最高領導人首次參加「七七事變」紀念活動;9日,南京宣布「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社會福利保障範圍」……

  功利地看,官方有意識地糾正多年來的失衡記憶,很可能有著以目前中日緊張關系和推進兩岸統戰為背景的現實考量。但從大國崛起的戰略層面來說,大度地推進「國家榮譽統一化」,將可收獲「重塑國家共識」的客觀正向效果,引導民意歸向。更為重要的是,承認和尊重任何個人對國家與民族的貢獻,既是在向年輕一代灌輸愛國主義,更是要教會他們對今日輕松享有的一切抱有感恩之心。這種社會價值、生命理念的傳遞,關乎著所有已經和將要準備為了國家民族利益而舍生忘死的人們的情感態度,也真正決定著「中國崛起」的真實分量。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