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蹴鞠屢過飛鳥上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

2014-07-18
来源:香港商报

   

        世界盃足球賽正在巴西如火如荼地進行著,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的「蹴鞠」。據史料記載,2300多年的戰國時期便出現「蹴鞠」運動,歷經千年發展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詩人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詩中說,「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可見這球踢得有多高。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唐宋時期最為繁榮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即用腳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漢文字創意》主編霍者多年專注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漢字的研究,他向記者講解,「鞠」是革字旁,過去所用的材料與現在不同,外面一層皮革,里面塞滿了毛发,宋代之前所用的球都是塞了填充物,并不是充氣的。「古人所踢的球和現在大小不一樣,我懷疑它是從踢毽子衍化而來,更具技巧性。」霍者說。蹴鞠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現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此外,《戰國策》和《史記》均對蹴鞠有著詳盡的記述。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已經非常流行蹴鞠活動,后者則記載,蹴鞠當時已經作為國家軍隊訓練士兵的重要體能和技巧訓練項目,「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游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設打鞠白打躍鞠三種打法

  蹴鞠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體制。如專門設置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牆。比賽分為兩隊,互為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出現了按照場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有比賽巔球次數的「打鞠」;有場地中間挂網、類似網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參與拼搶的「躍鞠」,還有設立球門的比賽,這種方式每隊有一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

  宋代有了踢球俱樂部

  中國的女子蹴鞠,漢代就有記載,而唐代宮廷尤為盛行。宮女們踢表演式的足球,同踢毽差不多,沒有激烈的對抗與競爭,講求技藝高超,姿態優美,稱為「白打場戶」,即不用球門,每人獨個兒踢,用腳、肩、頭、背等部位與球接觸,不讓球落地。女子蹴鞠除白打場戶外,還有二人場、三人場,都是對踢。蹴鞠是一項非常適合婦女的運動,因而直至明、清仍流行不衰。明代還出現過不少女子蹴鞠的「職業運動員」,她們憑著一身絕技,四處表演,時人為之驚叹。對於蹴鞠在古代的發展程度,霍者表示非常驚叹:「蹴鞠在宋代居然還有『俱樂部』。」當時踢球的藝人們組織了自己的團體,稱為「圓社」,專門推廣蹴鞠活動和比賽。北宋時期的高俅出身於圓社,王明清的《揮塵后錄》記載,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當了殿前都指揮使。霍者笑稱,高俅在當時應該算是「世界足球先生」,「宋徽宗與高俅之間的球友情感不單單是皇帝和大臣那種情感,像鐵哥們一樣。」

  清朝禁止民間蹴鞠

  蹴鞠運動的興衰,與統治者的政策、提倡也是分不開的。唐宋皇帝大多都重視蹴鞠運動,并把它當作一種軍事訓練手段,這是唐宋時期蹴鞠運動興盛的重要因素。元朝是由生活在馬背上的蒙古族建立的,他們對漢民族的游戲類型和體育項目不適應,更不提倡。蹴鞠運動逐漸成為民間的純娛樂性活動。朱元璋稱帝以后,嚴禁軍人蹴鞠,并下旨「蹴鞠者卸腳」,但由於蹴鞠運動本身的魅力所在,蹴鞠在民間依然盛行。清朝入關后,清朝統治者對漢民族的蹴鞠也實行了禁止政策。順治皇帝曾口諭禁止踢球,對蹴鞠要「即行嚴禁」。乾隆皇帝乾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動,民間的蹴鞠運動因此沒落。

  足球發源於中國

  許多足球界人士及現代足球發達國家多不認同蹴鞠與現代足球的聯繫,不認同足球起源於中國說,理由是足球在中國并不興盛。對此霍者說,這個理由站不住腳的,興盛不興盛和起源與否并無直接聯繫。霍者給出一個形象的比喻:大多數人并不認識甲骨文卻都認識楷書,現代足球相當於楷書,蹴鞠相當於甲骨文,經過長期演變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是并不能否認現代足球是從蹴鞠發展而來。其實人類球類活動的歷史痕跡可以追溯到上萬年前,但形成一種有明確游戲規則的運動方式卻在春秋戰國。此外,唐代出現的8片充氣球比英國發明的充氣球早了三四百年時間。目前有據可查的中國最早蹴鞠團體齊雲社,比1857誕生的英國最早謝菲爾德足球俱樂部要早800多年。

[责任编辑:劉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