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此时仍有夏的高温,人们毛孔开张,要小心中暑。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阳暑」是在夏日的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则是过於避热贪凉引起的。
夏季暑热湿盛,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的时候,往往过於避热趋凉,如坐卧在阴寒潮湿的地方,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饮进大量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冷气机对吹,容易患「阴暑」,出现恶寒头痛或伴沉重感、鼻塞流涕、喉痛咽乾、四肢酸痛、肌肤发热而无汗,或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临床上,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更应注意不可过於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阴暑为暑月受寒所致,其发病较慢,且不似阳暑症状明朗,故易被误诊。阴暑后可以这样治疗:
1.刮痧治疗:用牛角刮痧板治疗中暑,通过推擦、抖动,可使关节经络通畅,理气活血,调和阴阳;
2.口服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胶囊,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其配合刮痧治疗阴暑效果较好。
3.多饮水,每天至少饮1000毫升以上;
4.进食淡茶、稀饭、菜汤、豆浆、果汁等;
5.吃凉性水果。梨、西瓜等;
6.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
7.少饮酒;
8.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