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19

紙紮老師傅研轉社企繼承手藝

2014-08-28
来源:香港商报

  

  慨嘆後繼無人 鬼王也會消失

  紙紮老師傅研轉社企繼承手藝

  在盂蘭勝會中,大士王(又稱鬼王)必備,以鎮懾遊魂群鬼,最後會化掉恭送離開。它通常是紙紮的,有特定的布置及面貌,稱得上是頗具技藝的紙紮品,然而有紙紮老師傅指出,隨着本港及內地人手愈來愈少,需要較高技巧的紙紮品會首先被放棄,首當其衝是天后誕的花炮,其次就是盂蘭節鬼王,若人手持續減少,相信過兩年紙紮鬼王可能消失!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夏中建:嚴重缺人減訂單

  「天寶樓扎作」負責人夏中建,入行逾30年,人稱紙紮大王,本港大部分紙紮祭品都由其包辦。相比去年,盂蘭節鬼王(還包括其他附屬祭品如判官、馬神等)訂單減少二至三成,約高17至18呎的鬼王減少10個至30個,他稱無人手,做不來,「勞工處長年累月登廣告,招雜工、學徒、師傅及補師,都無人嚟!」夏中建慨嘆「紙紮佬」這一行已沒落,他入行時有200幾人,現在師傅剩低十個八個,全科的(懂紮獅頭、龍、宮燈、花炮及仙人祭品)只有數人。

  工資低大陸勞工也沒興趣

  他說,紮作行業不單止本港無人「吼」,連大陸勞工也沒甚興趣,7、8年前還較易請人,但今年全年請不到兩個,但就走了七八十人,現在東莞廠房只有120人左右,明年農曆年後有可能走一批。「早排去廣州鴻星酒家,果度招人,雜務員6000,部長9000,經理逾萬元,我娴請那些專科畢業的女工都係5000。」

  難做難學辛苦無人願入行

  無人肯入行,主因是這技藝難做、難學及辛苦。夏中建說,紙紮這一行有特別旺的季節,如七月盂蘭,八月中秋,這些趕工時分,動輒做十多廿個小時,「以前創業拼搏年代,半夜攰到在地下瞓着,醒番又做到天光。」然而中秋旺季過後,休息兩三天,又開始做過年前的訂單。

  要認識文化宗教才不會錯

  紮作也是一門頗深的學問,每種紙紮品都有其含義及用途,紮作者要對文化及宗教有認識,須長年浸淫,才能不做錯,夏中建以鬼王為例子說:「鬼王要穿鎧甲,它原是觀音,到七月盂蘭化身大士王,鎮壓遊魂野鬼,分衣施食,盂蘭不論係佛教的目蓮救母或道教的中元節,都係用觀音化身的鬼王,不過,佛教方面會配置佛船,接靈往西方極樂世界。」

  新丁由捲竹仔做起

  一般新人入行,會從捲竹仔做起,將裁好的紙條捲實竹仔。之後學紮竹篾,將竹篾裁正高度及闊度,然後紮直,但夏中建指竹篾是天然物質,有它的角度,如何紮直,弄成一個花燈,一層樓而不倒,是幾何學的問題。紮作也非倒模便成,每次製作都不同,很考個人手藝及創意。夏說自己很幸運,當年拜師九個月就學了全套功夫,「八十年代學師時,有機會做龍頭,因加拿大博覽會要九條龍,每條80米長,頂到天花板。」他指這行工多藝熟,無訂單就無得練,但龍頭這些複雜紮作,有些人做一世也沒機會學到。

  政府無做文化保育工作

  紮作技藝早前已被當局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內,反映它是一門須要保育及承傳的行業。不過,夏中建覺得政府並無真正將文化保育,「好似盂蘭節的燒街衣活動,係違法,要罰1500元,保育不是口號,新加坡會有指定地方畀人燒。」他續指政府對做花燈要求神奇,要有註冊結構工程師簽紙保證安全,一簽就要5萬元;又試過邊做大型花燈邊給政府攝製過程,但之後因沒地方擺放被丟棄,浪費了心血。

  他已想定,若人手繼續凋零,計劃轉做社企,希望政府補助,在工廠大廈做,「東華三院必定幫襯啦,這樣可承傳落去,唔使死,可以教新來港人士、釋囚做紮作。」

[责任编辑:刘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