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19

回收月餅送基層 食德好中秋送暖

2014-09-04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呂文蕙報道:丟棄食物除了浪費資源外,亦會影響環境及剝削其他人獲得食物的機會,近年政府亦落力宣傳「咪做大鹘鬼」,希望推動全民避免產生及減少廚餘。隨着捐贈食物風氣在香港愈趨盛行,慈善組織「食德好」將繼續推行中秋籌款及回收月餅活動,至今聯絡超過75個屋苑及商場,期望把回收的月餅於中秋節正日或之前,派發予有需要的市民及機構。

  逾75屋苑商場參與回收

  計劃項目統籌主任袁德志表示,中秋籌款及回收月餅活動去年首次推行,在宣傳不足下仍回收近一萬個月餅,今年至8月底已回收逾1200個月餅,預期今年最少可回收2萬個月餅,約有5000個家庭受惠。他們今年將繼續與大型屋苑及商場協辦,並聯絡大型連鎖機構參與合作。他補充指,活動約會在中秋正日前三星期開始回收活動,回收的月餅將於中秋節正日或之前派發予有需要市民及機構。

  根據環境局今年2月公布的《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資料顯示,2011年香港每日平均有約3600公噸剩食被倒進堆填區,相等於每年接近10萬輛雙層巴士的重量,但同時卻有大量基層因為食材價格上漲而導致「冇啖好食」。

  大埔設首個食物回收轉贈站

  「食德好」是全港第一個食物回收分享計劃,首個食物回收及轉贈服務站設於大埔,自2009年起恒常到街市收集收市後會被丟棄的完好蔬菜及水果,再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士。計劃現主要服務大埔、元朗及其鄰近地區;截至2014年5月尾,計劃一共收集超過250公噸食物,相等於22輛雙層巴士或2架波音777客機的重量。

  計劃行政總監鄧燕梨表示,根據去年政府公布的數字,元朗及天水圍區貧窮率為近二成四,並列全港「第三窮」社區,區內基層市民對食物援助的需求「爆燈」,但區內只有一間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一般食物援助期只有6星期,不足應付市民所需。

  元朗新服務站年惠10萬人次

  「食德好」在天威慈善基金資助下,今年5月28日起加強新界西服務,於元朗新設食物回收及轉贈站,面積約為150呎,讓新界西眾多市民接受到食物轉贈服務,單計蔬果回收及轉贈,每日已能夠服務最少400人次,預料每年能減少至少100公噸剩食,惠及逾10萬人次,減輕堆填區負擔。

  營運資金拮据籌款解困

  袁德志指出,「食德好」大埔食物回收及轉贈站去年營運費約需100萬元,但在元朗新服務站成立後,預計營運費用會上調。他表示,「食德好」營運初期曾因資金不足而經營困難:「當時得番兩至三個月的錢,就嚟冇糧出。」後來積極透過籌款等方式才可重返軌道。他說,很多回收食物的私營機構都曾因營運壓力而「嗌救命」,呼籲政府增撥資源,資助社區食物回收的機構。

  7月起大埔站獲政府資助

  經過多年爭取,政府於今年7月起,透過環保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本地食物回收項目。「食德好」大埔回收站成為首批5間獲資助的受惠機構。他認為,現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規劃上更具前瞻性,加上近年推出「惜食香港運動」等,姿態上更支持回收食物等機構:「起碼在局方近年的大力宣傳下,市民對剩食觀念有明顯改變,由剩食唔食得,到其實都可以食。」形容政府的取態已經行前一步。

  擬葵涌區開設第三個轉贈

  他希望日後局方增加商界及市民的減廢動機,並把支援食物回收機構的資助「搬上枱」,納入恒常資助項目中。而「食德好」計劃在大埔推出最新的食物回收及轉贈站,並有意於葵涌區開設第三所食物回收及轉贈站,及擴大現有的教育宣傳服務。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